一、背景情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1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公布首批國家產教融合型企業和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名單,京東物流和青島市分列為國家產教融合企業及試點城市,為校企雙方深化合作提供了有利契機和現實平臺。2020年,青島職業技術學院與京東集團在北京簽署校企戰略合作協議,圍繞“產教融合”發展積極對接京東集團物流、電商、教育、科技研發等板塊資源,學校投入729萬元、京東集團投入313萬元,共建京東智慧供應鏈產業學院和混合所有制“校園云倉”生產性實訓基地。2021年,依托該基地,學校獲批教育部智能倉儲大數據分析“1+X”證書和教師實踐流動站試點建設單位,實訓基地建設案例入選教育部2021年度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獲評山東省教育綜合改革和制度創新優秀案例,探索出一條“崗課賽證”深度融通、產教深度融合、培養物流行業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良好路徑,形成“專業+產業”特色鮮明的校企雙元育人新模式。
二、主要做法
專業融入產業,增強產教融合“深”度和“實”度,實現共同建設、共同管理、共享資源,實現可持續、內涵式創新發展。
(一)與京東集團共建“共融、共育、共研、共享”型生產性實訓基地
共融:“產業鏈”聯結“專業群”,拓展教、學、訓、踐、研多種形式,打造產教融合實踐場;企業輸出產業核心內容、管理機制、用人標準、作業標準和技術標準;院校輸出育人技術,融合校園生態和產業生態兩個生態。
共育:面向產業轉型發展需求,以強化學生職業勝任力和持續發展能力為目標,創新實踐教學體系,提高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打造雙師型教師團隊,構建校企“雙元”育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共研:建設山東省新技術研發中心、校企聯合競賽中心和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促進產教融合與科教融匯。
共享:建設現代化智能化教學實訓基地、校企融合型教學認證基地、高水平師資培養基地、專業化對外培訓基地和職業化科普實踐基地,實現資源共享。
(二)引入京東新技術建設數字化供應鏈樣板“校園云倉”
京東物流“校園云倉”生產性實訓基地,設置教學辦公區、四向多層穿梭揀選區、輕載AGV貨到人揀選區、機械手供包和機器人分揀區、包裝復核區、發貨暫存區、收發貨交接區七大功能區域。
生產性實訓基地集合目前國內最先進的輕載AGV(地狼)貨到人揀選系統,四向穿梭車貨到人揀選系統和機械手、機器人自動分揀系統,實現智能存儲、智能分揀、智能揀選、無人搬運、智能監控及智慧數據分析的全流程功能。學生通過真實業務掌握倉儲的收、發、存、退各環節的操作流程和要領,學習智能倉儲運營管理方法,使用商家端操作系統CLPS和倉庫管理系統WMS完成貨物驗收入庫、補貨、揀貨、打包、出庫發運等業務全流程操作,日均處理京東真實業務1500單以上。
(三)建立校企雙方責權明確的混合所有制運行體制機制
為充分發揮校企雙方合作潛力,明確各自職責,青島職業技術學院與北京京邦達貿易有限公司公司簽訂了《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協議書》,并且出臺《實習實訓基地管理辦法》。建立“產權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實訓基地管理制度,運用現代化的“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按股分紅”治理制度進行管理和運營。
實訓基地實施理事會領導下總經理負責制,理事會(7人)由校企雙方領導共同組成,青島職業技術學院為理事長單位,京東物流為副理事長單位,總經理1人由企業人員擔任,副總經理2人分別由校企雙方擔任,分管業務運營、實訓教學,校企雙方按業務分工健全機制及組織架構(企業3人,學校4人)。混合所有制實訓基地組織架構。
(四)構建高職商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基于CDIO核心理念“實踐導向”與“全過程性”推進實踐教學改革創新,專業鏈對接產業鏈,基于生產需求規劃實踐教學模塊,挖掘本土紅商文化和儒商精神課程思政資源,構建平臺課程共享、實戰項目貫穿、技能證書互選的“貫通遞進”實踐教學課程體系,通過“專業通用技能—專業核心技能—專業復合技能”的進階提升,實現“貫通培養”。
(五)構建“四輪驅動”實踐教學平臺
堅持標準引領、技術引領、創新引領,立足德技融合、賽教融合和專創融合,基于崗課賽證融通,搭建產業學院、混合所有制生產性實訓基地、實體企業和協同創新體“四輪驅動”實踐教學平臺。將企業新技術應用于教學平臺,引入京東KPI員工考核體系,注重工作實績評價,強化真實生產、實訓教學、科技研發、社會培訓、創新創業等一體化建設,構建專業群“貫通遞進”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實現人才培養和企業反哺良性循環。
三、取得的成效
(一)專業建設效果顯著
現代物流管理、電子商務專業獲評國家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骨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獲山東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獲批山東省新技術研發中心、山東省職業教育教學創新團隊,推薦全國技術能手2人,山東省技術能手2人,省級教學名師3人、國家規劃教材3本,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課程14門,省級課程10門,省級教學大賽一等獎1項,省級課題30余項。
(二)人才培養成效明顯
該成果應用以來,學生社會適應力、崗位勝任力和工作效能較同類院校有明顯優勢,京東等國內知名企業對畢業生滿意度達100%。獲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金獎,國家、省級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獎30余項。與海爾、海信等企業開展技術服務項目20余項,技術服務近三年到款額300余萬元,實現銷售收入8.5億余元;推進東西合作,開展“專業+志愿服務”助力鄉村振興,組織“青隴直播助農扶貧”、“臨洮珍好”等農產品公益直播活動。學生入駐學校創業孵化基地項目10余項,32名學生入選“齊魯工匠后備人才”,畢業生創業人數百余人。
(三)輻射帶動作用突出
實訓基地建設案例入選教育部2021年度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獲評山東省教育綜合改革和制度創新優秀案例;教育部網站和中國教育報頭版“2021,中國教育勇毅前行”中報道京東物流“校園云倉”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基地建設經驗被光明日報、教育部網站等10多家媒體宣傳報道;牽頭成立全國智能供應鏈職業教育集團,理事會采用青島職業技術學院與京東集團“雙理事長制”,與全國中高職院校、企業、行業協會等200余家單位共享成果。
四、經驗總結
(一)對接青島市產教融合新行動,契合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新要求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要建設集實踐教學、社會培訓、企業真實生產和社會技術服務于一體的高水平職業教育實訓基地。青島市作為首批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城市,將“深化產教融合試點、實施產教融合示范專業建設行動”寫入《青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青島職業技術學院聚焦“三化”促“三高”發展戰略,扎實推進校企合作“1+1+N”工程,以教促產、以產助教,深入打造校企合作命運共同體,將“專業建在產業鏈上、專業群融入產業群”,產教融合推動企業深度參與協同育人,提升專業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二)構建市場化運行體制,“專業融入產業”校企協同育人
青島職業技術學院與京東集團達成戰略協議,學校與京東集團雙方共同擁有京東物流“校園云倉”混合所有制生產性實訓基地的產權,依據各自的出資額以及其他相關資源的市場價值,明確雙方所占的股份比例。京東集團按照企業高端技術技能人才需求,改造并輸出自身所擁有的產業資源,青島職業技術學院改革自身的實踐教學體系,在京東物流“校園云倉”生產運行中,建立共建共管長效運行機制,形成高水平產教融合推動高質量人才培養的“青職模式”。
京東物流“校園云倉”混合所有制生產性實訓基地,采用“資產+技術+訂單+資本”股權結構模式,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集“育、訓、賽、研、創、服”于一體,是學校的共享性實習實訓基地、創新創業基地和產業發展研究基地,也是京東的技術賦能中心、協同創新中心和人才培訓中心。校企雙方共同組成運營團隊進行決策,建立系統的風險分擔機制和利益分享機制。企業安排專業人員駐場,負責生產管理、業務模塊操作、軟硬件系統維護和安全管理,學校安排骨干教師負責實訓教學、業務操作培訓、科研項目研發和實訓基地綜合管理,日均處理1000單以上,實現“產”與“教”協調運轉。
(三)構建“協同創新 貫通培養 平臺賦能”高職商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培養智慧供應鏈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將CDIO工程教育理念應用于高職商科專業實踐教學,構建“貫通遞進”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建設“四輪驅動”實踐教學平臺,創建“四通八達”實踐教學模式,打造行之有效的實踐教學體系,建立市場化校企合作運營機制,引入企業評價,構建企業全過程參與的實踐教學多元評價體系。解決了商科專業技能訓練中本專業的“專”和跨專業的“能”無法兼顧并舉、職業化實訓場景難以形成聚合效應、生產性實訓基地掛牌容易運行困難、實踐教學評價指標體系不夠科學等問題,將產教融合落實到人才培養細微處,有效推動“崗課賽證融通”綜合育人,學生社會適應力、崗位勝任力和工作效能有明顯提升,培養智慧供應鏈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