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江西財經職業學院因時而進,以實際行動貫徹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努力辦好思政教育,為培養“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貢獻學校力量。
(資料圖)
“三機制”提供基本保障
(一)制度先行
學校堅持以章程為統領,不斷完善“黨委領導、校長負責、專家治學、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內部治理體系,著力構建規范統一、分類科學、運行高效的內部管理制度體系,實現治理各方有序、學術本源回歸、民主管理落地、管理重心下移、辦事流程簡化目標。將“放管服”改革作為推動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切入點,充分激發二級學院辦學活力,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創造了良好生態,為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增加了前進動能,同時實施創新管理機制的“三青工程”——青峰計劃、青苗計劃、青年行動計劃。
(二)健康績效
強壯的體魄是干好事業的前提。自2022年10月1日實施“健康績效”考核以來,學校把教職工的健康工作納入學校發展規劃,在健康績效改革實踐中遵循“健康教育引導科學健康理念、績效評價促進長效健康行動、科學管理機制培養健康自覺”三大原則,通過“趣動WillGo”APP打卡,并把健康納入績效考核,使教職工健康發展與學校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同時在“職工之家”配備了跑步機、動感單車、綜合訓練器等多種運動器材并建設了茶室等休閑場所,讓教職工在工作之余緩解壓力,享受健康績效帶來的美好生活。此外,學校還打造了“潘新華健康工作室”,為職工提供心理熱線、心理咨詢、心理疏導服務,引導教職工樹立正確的健康觀,提升健康素養。
(三)一院一品
學校秉承品牌建校理念,努力打造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中國一流高職院校。學校堅持以愛心文化、行動文化、品位文化、特色文化為主線的校園文化特色。因此,各個基層黨支部圍繞“一院一品”,結合自身的學院特色、專業特色、活動特色,打造一批黨建特色品牌項目,助力主題教育,貫徹落實學習成效。
“三賦能”打造優質隊伍
(一)黨建賦能
學校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機制,形成“黨建+四維”特色。
一是“黨建+宣傳”。黨的二十大召開以來,在校黨委領導下,學校各黨總支創新學習方式,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不斷推進全校師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常態化和制度化,以多元化手段實現入腦入心入行。
二是“黨建+教研”。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足本校財經專業特色,積極探索數字化賦能專業發展新模式,充分發揮課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將黨建和教研相結合,相互促進,協同發展。
三是“黨建+雙創”。就業創業工作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是檢驗學校教學成果的重要指標,更是職業院校的重要辦學成果體現,校黨委高度重視學校“雙創”工作,專門設立創新創業學院聚焦“雙創”工作。
四是“黨建+服務”。學校各級黨組織與多個社區建立了常態化志愿服務機制,充分動員師生經常性開展社會服務,成立了巾幗志愿服務隊,不斷提升社會服務能力,并在深圳、廣州、上海、成都等地建立校友分會,搭建社會服務平臺。
(二)考評賦能
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學校出臺了《江西財經職業學院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實施細則》等制度,不斷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致力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
一是將師德師風作為教師考評首要標準。以教師“五有”即“有責任、有愛心、有優質、有深度、有特色”為標準,不合格者一票否決。
二是構建實績成果導向機制。確立以貢獻為導向的考核評價機制,建立“勞動+貢獻+年功”三維結構績效評價體系,完善學校榮譽與功勛等重大貢獻獎勵和榮退榮休等制度,把認真履行教育教學職責作為教師評價的基本要求,優化基于教學工作量、考核等級、代表性教研成果、社會服務成效、技術技能水平等業績貢獻量化考評標準,學校發展、人才培養、專業建設等定性評價相結合的多維度綜合考評體系。破“五唯”,將勞動量、貢獻大小、年功實績等納入考評標準。
三是健全師資培養培訓質量評價體系。建立了“校內培訓、企業頂崗、固定崗+掛職崗、名校進修、海外訪學”的立體化培養培訓體系,打通校企人員雙向流動渠道,促進校企人員交叉任職,優化專兼職教師隊伍結構,推動“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分批選派教師到企業、校內專業對口行政崗位頂崗實踐,實行傳幫帶導師制度,全面指導新教師提升,引導學生進步。
(三)數字賦能
學校堅持數字賦能黨建發展,建立“江西財經職業學院智慧黨建平臺”。校黨委書記、各學院黨總支書記先后前往數字技術公司進行調研考察RPA和BI等前沿技術的應用,對此有了更深入更具體的認知,并積極引入數字化技術手段,“三化”推進學校發展。
一是黨務工作多元化。OA系統數字化平臺的使用,如黨務工作網上宣傳、考評、管理,工作經驗網上共享,探索開展黨員思想動態統計分析,根據不同類型思想動態特點,精準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使黨務工作呈現多元化發展的態勢。
二是宣傳手段信息化。如在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中,強化宣傳、監管的信息化,創新推出微信公眾號“廉政建議”欄目,數字賦能日常監督提質增效,確保正負清單“馬上知”,發現問題“馬上糾”,成效顯著。
三是黨組織活動精準化。如運用釘釘直播、視頻會議、遠程培訓等方式,邀請相關黨組織指導開展黨建共建活動,推動黨建引領業務取得長足進展,積極探索運用微視頻、情景劇等方式,推進黨建標準化、規范化、可視化、智能化。同時借助超星平臺,實時以圖文形式記錄“三課一會”黨組織活動風采,并為愛心驛站、黨群服務中心提供精準關愛幫扶。
“三融合”提升課程實效
(一)鮮活課堂
“雙師同臺”“一課多師”“師生同臺”等是學校思政課堂常用的教學形式。“雙師同臺”“一課多師”即兩名或多名教師同臺授課,不同學科背景的教師組成教學團隊,從不同角度解讀黨的方針政策,豐富了課堂內容,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能力。“師生同臺”即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授課任務,學生由被動接受轉向主動思考,教師由臺上主講轉向臺下引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有效引導學生深度參與思政課堂,通過角色的互換提升思政課教學實效。
(二)一線課堂
“一線課堂”即實踐教學,引領學生關注社會、深入社會、服務社會。學校積極發揮江西豐富的紅色資源與綠色資源優勢,用好“一線課堂”,大力講好“三個故事”,即“老故事”“紅故事”和“新故事”。
升華“老故事”。學校編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典型案例,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組織學生學習傳承屬地的古艾地及中醫艾草文化,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世界貢獻。
弘揚“紅故事”。學校科學利用江西得天獨厚的紅色文化資源,針對性開設“紅色文化”課程,編寫《中央蘇區經濟制度》和《中央蘇區紅色經濟故事》等輔助讀物,創作以九江“小劃子”會議為題材的紅色歷史微電影,引導學生探究挖掘紅色故事的現實意義;積極組織學生開展“領航計劃”講公開課等,鼓勵學生參加各級比賽與展示活動,在體驗體會中接受紅色文化洗禮。
闡發“新故事”。學校以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組織師生深入社會生產生活一線,通過采訪“時代楷模”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隊、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樣本永修縣吳城鎮候鳥保護、尋訪文化建設樣本瑞昌市夏畈村剪紙、感受鄉村振興樣本廬山西海風景名勝區管委會易家河村等一系列活動,扎實開展“理論+歷史+現實”的“一線課堂”,通過“沉浸式”教學使學生更加貼近社會,深刻領悟新理念、新思想在新時代的指導意義。
(三)競賽課堂
學校秉承“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創”的教學理念,開展多樣化的賽課活動,如校內“雙素質”提升月、全校教師教學能力大比拼、常態化集體“曬課”、推薦“金課”等。同時,跨教研室組建思政宣講、課程思政、教學競賽等項目團隊,面向校內外開展各種輔導和報告會,參加各級各類項目和競賽。思政宣講項目團隊面向周邊社區、合作企業及校內各黨組織開展“自主點菜式”宣講,反響熱烈。學校成立了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小組,黨委書記、校長任組長,專門制定了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課程思政建設等建設方案和實施辦法,讓改革創新有了制度依據和目標抓手,學校領導聽思政、講思政已形成制度。每周三集體備課與周末理論大講堂是推進課程育人的重要方式。同時,為了巧妙融入思政元素,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學校鼓勵思政課教師參與專業課教師集體備課,優秀教師講示范課,積極參加教學競賽團隊的內部比賽、觀摩比賽,反復研磨選題、教案、課件、授課技巧等,多次獲得國家、省級榮譽。
(熊曉蘭)
關鍵詞: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