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豐盛 林波)穿過蜿蜒山路,坐落于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的余姚梁弄鎮橫坎頭村悄然映入眼簾,隱隱青山中,綠樹農家、特色民宿順著一灣碧水蜿蜒漫溯。很難想象,這個曾經“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的偏僻山村以紅綠融合的“共富經”敲開了革命老區的寂靜。
橫坎頭村被譽為“浙東紅村”。2022年,該村集體經濟收入575.37萬元(人民幣,下同),其中經營性收入366.34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108元。
近日,記者跟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團走訪橫坎頭村及余姚周邊村莊,探尋“浙東紅村”的共富秘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結合自身實際,發揮自身優勢。”據橫坎頭村黨委副書記邱民波介紹,自2003年浙江實施“千萬工程”以來,該村在發展“紅色旅游”的同時,開始有意識地轉變傳統農業結構,尋找既保護環境,又能增加村民收入的“綠色產業”“特色產業”。
“村民種植了櫻桃、蟠桃、獼猴桃等果樹,每到夏秋收獲時節,滿樹碩果,成群結隊的游客驅車前來采摘。”邱民波表示,該村走出了一條紅綠結合的革命老區復興之路。
“紅芯”植物工廠一景。 胡豐盛 攝“我們是村里的第一家農家樂。”橫坎頭村村民黃彭勛是鄉村振興的見證者與參與者。2006年,隨著紅色旅游和特色農業蓬勃發展,他和妻子陳三妹決定創辦農家樂——百丈農家,沒想到生意越來越紅火,店面也從最早的3個包廂擴展到了10個包廂,成了游客打卡的網紅店。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指引下,橫坎頭村愈發識得生態資源是撬動一方經濟發展,帶動村民增收的一根杠桿。
2022年9月,橫坎頭村引進了一個集現代化、標準化、智能化于一體的無土栽培種植基地項目——“紅芯”植物工廠,主要種植綠葉蔬菜、番茄、黃瓜等70余種安心安全的水培蔬菜。
“以菠菜為例,從種到收,只要20天的時間。目前我們的蔬菜已經上市,主要銷往長三角地區。”據該項目相關負責人陳思蒙介紹,該項目切實解決了山區民眾就業增收難題,幫助當地村民解決就業30余人,年人均增收6萬余元。
如今,一條精品旅游線將橫坎頭村、汪巷村、甘宣村等散落在四明山腹地的“珍珠”串聯起來,讓村莊抱團融合發展成為探索共富的另一種嘗試。
在開拓新發展的同時,革命老區也迎來了一批批青年“合伙人”,在綠色背景板上追逐夢想。
無土栽培種植蔬菜。 胡豐盛 攝在梁弄鎮一片420畝的普通農田上,“初新農莊”像是一座“稻田里的自然藝術館”,每逢周末,這里年輕人云集,有的坐在農田里開會、培訓,有的開起文藝集市或音樂集市。
這是初新農莊負責人張曉波打造的鄉村空間。為實現革命老區鄉村振興,該農場歷經三年實踐,摸索總結出了“科創+鄉創+社創+文創”的“四創合一”模式。
新農人、研學導師……近五年來,余姚四明山老區已有超8700名年輕人以嶄新的身份回流,爭相當起綠水青山的“合伙人”。
如今,革命老區里的共富藍圖已繪,鄉村共富路已在腳下。(完)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