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黃鈺涵)1939年,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重慶合川草街鳳凰山上創辦了育才學校,將“生活教育”理論運用在教育實踐中。如今,“生活教育”理念是如何在合川傳承與踐行的?5月24日,“2023年全國百家融媒體記者重慶行”走進合川古圣村育才學校,一探究竟。
育才學校。 黃鈺涵 攝跳竹竿、做綠豆花、插秧、刺繡……走進育才學校,學生們的歡聲笑語由遠及近傳來。在學校里,這些豐富有趣又“接地氣”的活動,是孩子們課程學習中的一部分。
育才學校校長何海洋介紹,從2012年開始,育才學校租借了30畝周邊閑置農田打造了陶行知生活教育實踐研學基地,并依據地形分為荷園、果園、太空水稻種植區等,開設相關勞動體驗課程。幾年下來,這里成為了美麗鄉村風貌帶,學校也被人們稱為“田野上的學校”。
何海洋認為,把“勞動育人”的理念落到實處,將“大自然課堂”與育人相結合,要讓學生認識、了解生活,走進生活,未來才有可能去創造更好的生活。
學生參加勞動體驗課程。 黃鈺涵 攝在實踐研學基地中,正在制作綠豆花的李同學和幾位同伴熟練地操作著制作工具,“我感覺手有時候很費力,還要掌握好力度,(這)是一門技術,可以鍛煉動手能力。”李同學介紹道,“我們還會學習插秧、種花生、挖紅薯、做菜,還會參加廚藝大賽。”
學生正在刺繡。 黃鈺涵 攝在刺繡教室里,學生們手上針線來回穿梭,老師在一旁細心地指導著,周圍的架子上擺滿了學生們制作的精美刺繡作品。“刺繡教學從2012年開展以來已經有十年了。”指導刺繡的王老師介紹稱,“有的孩子雖然成績不是很好,但在學了刺繡后,能夠坐在那里專心地做一件事情,這培養了她的專注力,她們做事情會更加認真,對學習以及本身的素養也會有所提高。”
學生的刺繡作品。 黃鈺涵 攝多年前,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如今,作為陶行知教育理論及實踐集大成之地,合川也正讓“生活教育”的理念在這片土地上繼續扎實傳承、蓬勃發展。(完)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