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堅持“校在城中、城在校中”的共建理念,聯合重慶市永川區打造“產城職創”融合試驗區,以西部職教基地產教聯合體建設為主線,探索“研發—測試—應用—推廣—孵化”“五環相扣”的科技創新模式,推進科教融匯體制機制創新,實現教育鏈與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融合,堅持以教育才、以才興科、以科促產,構建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科教融匯新生態。
服務區域產業升級
打造“產城職創”融合試驗區
(資料圖)
重慶搶抓世界產業變革機遇,打造高能級的“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囊括智能網聯、信息技術等30個前沿產業方向,明確提出“做大做強做優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先進材料3大萬億級產業集群,全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重慶市永川區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樞紐節點、重慶主城都市區戰略支點,是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擁有國家高新區、綜合保稅區,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明確的現代制造業基地、西部職教基地。學校與永川高新區簽訂《“產城職創”融合發展試驗區項目合作協議》,全力打造永川區“產城職創”融合發展的西部職教基地,深化“城校互動”職教模式的內涵式發展,探索政府部門、園區、院校、企業等多元主體參與辦學的協同發展機制,提升永川區西部職教基地服務區域產業經濟發展能力。
學校作為牽頭單位,按照“政府部門搭橋、園區聚能、校企共建、實體運行”的整體思路,統籌永川及周邊高新區內中高職院校、普通高校和本地企業,匯聚多方資源,打造兼具人才培養、創新創業、促進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功能的西部職教基地產教聯合體。圍繞西部職教基地產教聯合體的制度、機制、模式開展建設,組建聯合體組織機構,制定聯合體章程、運營管理制度和園校合作聯席會議制度,建立精準匹配的“園校院企”協同發展機制,推動產教要素自主有序聚集。持續實施產教資源匹配行動計劃、百家高新技術企業創服工程,充分整合資源完善“地方建、企業投、學校辦、園區用”產教聯合體運行模式。同時,學校與永川高新區合作共建西部職教基地優質師資共享平臺,已吸引永川區各行業、企業、院校的2000余名教師加入。
對接產業應用發展
建設“五環相扣”科技創新模式
學校創新科創生態,將科技創新供給與人才鏈、產業鏈的持續需求不斷正向循環,積極開展技術研發、產品開發、成果轉化,推動“機構—制度—文化”“政府部門—行業—學校”“平臺—項目—成果”多維度融合。學校積極對接智能網聯車、電子信息、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聯合重慶大學、重慶綠色低碳能源科學技術研究院、西部科學城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院士工作站、科大訊飛、百度公司等科研院所、行業企業,建立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成果轉化中試基地、應用成果推廣中心、創新創業孵化中心,形成“研發—測試—應用—推廣—孵化”“五環相扣”的科技創新模式。依托學校永川校區“產城職創”融合試驗區,校企共同攻關行業應用重難點問題,開發相關新技術、新產品和新工藝;建設相關產品的試生產、測試基地,不斷優化產品技術,實現科研成果產品化;面向相關行業客戶,開展產品試應用和推廣,監測應用情況、采集應用數據,不斷完善相關產品的性能,形成達到行業應用標準、解決實際應用問題的成熟化產品;打造創新創業孵化平臺,建設科技成果孵化機制,實現科技成果產業化應用和規模化發展。
近5年,學校立項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共計360項,其中國家項目16項;獲重慶市科技進步獎11項;面向500余家市內外企業圍繞企業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開展服務,解決生產一線技術與工藝實際問題,近5年承接技術服務與培訓項目到賬經費累計近億元。
優化學校服務定位
構建“四鏈融合”科教融匯體系
學校充分發揮職業教育類型教育特色,以匹配產業發展與需求,建立相關產業學院,實現教育鏈與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的深度融合,通過產業學院聚集行業、企業、科研院所相關人才,建立精通產業、技術、教學的人才隊伍,緊跟產業技術發展需求,不斷突破和革新技術方案、提升工藝水平和方法,實現技術、方法、工藝創新,并應用于實際產業,實現科技創新賦能產業轉型升級。學校制定了《關于進一步深化園校融合服務產業發展的行動計劃》《永川校區企業入駐管理辦法》《博士進園區實施方案》《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認定辦法》等20余項制度,推進產教深度融合、科教高度融匯,為“產城職創”融合試驗區建設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學校依托院士專家工作站、技能大師工作室、校企協同創新中心等省部級及以上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創新實施“三個一對一”機制——一個學院至少對接一個園區、一個學院至少打造一個創新中心、一個學院至少建成一個產業服務團隊,大力推進“五個一”工程——每名教師掌握一項前沿技術、下沉到一家合作企業、參與一個工程項目、確定一名企業導師、完成一項工程案例轉化課程資源。通過“百名博士下園區”項目,幫助企業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提供“訂單式、套餐制”技能提升培訓,促進校地融合發展。近5年,學校完成成果轉化95項。
學校與永川區共建智能制造工程能力訓練中心和開放型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大力為地方培養適應產業升級所需的卓越技術技能人才。在永川區指導下,與中小學共建科普基地、職業啟蒙教育基地,已服務10萬余人次,推動形成職普融通的良好格局。通過“學校建在園區”“企業建在校區”的園校一體合作共建模式,結合學校人才培養特色和發展規劃,建成集成電路現場工程師學院、智能網聯車產業學院、人工智能現場工程師學院、華為ICT學院等16個產業學院,促進企業深度參與學校人才培養,構建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新生態。(孫衛平)
關鍵詞: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