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訂單班”“工學交替”等培養模式不同的是,參與“入學即入職”項目的學生具有學生和職工雙重身份,既能上學又能掙錢。學生的職業生涯前移后,有家長和學生對新試點心存顧慮,對此,有辦學者認為,強大的企業資源儲備是順利推行“入學即入職”培養模式的關鍵。
學生在校學習一年,再到企業學習兩年;在企業期間,1天回校上課,4天在企業實踐;擁有學生和見習職工雙重身份;校企雙主體育人,并共擔育人成本……這是職業院校“入學即入職、學習即上崗”培養模式的具體實踐。
近日,北京市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推進會暨2023年職業教育宣傳月啟動,現場發布了北京職業教育“入學即入職、學習即上崗”項目(以下簡稱“入學即入職”),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與相關領域龍頭企業合作,成為首批試點學校。
(資料圖)
同樣作為產教融合的具體方式,“入學即入職”與“訂單班”“工學交替”等有何不同?實現“入學即入職”需提前做好哪些方面的準備?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兼具學生和職工雙重身份
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入學即入職”項目已經籌備兩年有余,預計今年下半年在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實行。目前,項目正在進行試點班學生招募。
“計劃從養老專業大一年級的70多位學生中,招募35位。這個項目啟動后,學生大二時就能以見習職工身份進入企業,相當于提前一年了解行業,更早地確定職業規劃。”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深度參與籌劃落實“入學即入職”項目的教師鄒亮告訴記者。
鄒亮說,與“訂單班”“工學交替”等培養模式不同的是,參與“入學即入職”項目的學生具有學生和職工雙重身份。“企業包吃住,還給學生發放一定工資,目前學校也在積極向有關部門申請為參加項目的學生繳納社保”。
據介紹,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試點項目的合作單位為北京首開寸草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和北京慈愛嘉養老服務有限公司。根據相關協定,企業需要根據不同階段特點,為學生提供教學、實踐、輪崗、考核等培訓內容。與此同時,學校在培養方案、課程設計等方面更偏向企業需求。
實際上,“入學即入職”在一些學校早已有類似實踐,不同學校實施“入學即入職”的方式不同。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從2019年起嘗試“入學即入職”項目,經過前期試點,目前該校聯合40多家企業發起成立寧波影視產業協會,并依托協會開展“入學即入職”培養模式,影視動畫專業所有學生都被納入項目。
“‘入學即入職’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該學院院長徐健民在采訪中表示,該院影視專業學生大一時仍以在校學習基礎課程為主。大二時,學生進入由學院老師主持的工作室,參與完成企業提供的項目,這類項目要求不太高、時間跨度較大,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實踐和學習。大三時,學生才會完全進入企業。
有家長和學生對新試點心存顧慮
新項目推廣總會面臨不少阻力。鄒亮直言,最開始跟學生提“入學即入職”,他們第一反應是,學校是不是想“賣人頭”,企業是不是想壓榨廉價勞動力。也有一些家長對此表示不理解。
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學生曹萱羽告訴記者,由于入學之初就確定以后從事養老行業,她本人愿意參加“入學即入職”項目,“畢竟在課堂上,老人都是假人或同學扮演的,但在企業學到的是實打實的東西,能真正學習到怎么跟老人打交道,怎么照護老人”。
曹萱羽的家長卻認為,孩子明明可以在學校學習,為何非要去企業?曹萱羽自己也有顧慮,她原本計劃畢業前參加專升本考試,提升學歷,“如果參加項目,很可能沒時間和經歷備考,如果放棄升學,從現實情況看,專科學歷又很難進入企業管理層”。
因此,對“入學即入職”項目,曹萱羽仍在持觀望態度。
徐健民表示,學生的升學意愿確實是“入學即入職”等產教融合方式推行中的一大難點。“對此,一方面應引導學生走出唯文憑論。另一方面,針對有升學意向的學生,在盡力培養其專業技能基礎上,尊重個人選擇。”
徐健民認為,另一個更大的難點在于,學生進入企業后,學校面臨的溝通成本會更高。“目前,我們是一個老師對應一家企業,進入這家企業的學生,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向老師反饋,這就意味著老師們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幫助學生處理這些問題”。
同樣參與“入學即入職”籌劃落實工作的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教師閆亞南介紹,學生的職業生涯前移后,對學生的要求也更高。大學生活時間減少,也可能影響一部分學生的選擇。對此,學校的做法是盡量幫學生爭取更多權益,如評優評先更傾向這部分學生。
“此外,學校在與企業、學生、家長簽署相關協議上,盡量做到權利、責任和義務平衡。”閆亞南說,為推動試點工作順利進行,學校安排每位老師負責三四名學生,并計劃長期跟蹤這部分學生未來的就業創業情況。
強大的企業資源儲備是關鍵
全國工商聯民辦教育出資者商會監事長馬學雷表示,職業學校開展“入學即入職”培養模式,適應了職業教育發展的內在需求,有利于破除關起門來辦學、教育和社會需求兩張皮捏不到一起、培養的人才與社會需求之間有結構性差距等問題。
對此,徐健民深感認同。他認為,強大的企業資源儲備是推行“入學即入職”培養模式的關鍵。“近幾年,學校通過寧波影視行業協會這個平臺,為學生提供了大量實踐機會。學生進入企業后,能很快上手工作,受到企業歡迎。學生在上學期間,既能學習又能掙錢,畢業后也不愁找工作。在此過程中,學校也實現了向社會輸送有用人才的價值,一舉多得”。
不過,徐健民也提醒,在實施“入學即入職”項目時,要注重靈活性,應充分尊重家長和學生的意愿,例如,允許學生進入企業后,在1個月內換崗;可以根據不同專業,確定學生進入企業的時間,不建議剛入校就簽訂就業協議;學生畢業時,允許學生和企業雙向選擇等。
閆亞南表示,“入學即入職”能更好地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職業人才,提高人才競爭力,有效緩解人才短缺問題。不過,進一步推廣“入學即入職”,需要掃除當前社會上不重視職業教育的認知障礙;學校在教育體系和專業設置上要更符合用人市場需求;同時需要更多政策支持,促進職業教育改革創新。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