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袁潔 通訊員 董慧)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之中,“美育”似乎是最不起眼、也最難做實的一項。如何將美的種子播進每個學生心中,真正強化美育育人實效?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通過探索,重點打造了“六點半大美課堂”,成為高校美育的“網紅打卡點”,也吸引兄弟院校前來交流“取經”。
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打造美育“網紅打卡點”。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供圖
“六點半大美課堂”以“課程+活動”形式進駐“一站式”學生社區,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形成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的育人模式,構建多方位的課程體系,在文化活動中將“聽書”“弄墨”“攝影”“非遺”動態聯動,讓“美的浸潤”與德育、智育、體育、勞育有機融合。同時,蘊美農林社團、文化曲藝工作室和翰墨書法社等學生社團活躍其中,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拓寬了文化視野,更助力學生進一步追尋人生的價值和境界。
在美育講師隊伍的建設方面,“六點半大美課堂”在充分挖掘教師技能特長的基礎上,鼓勵教師將美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支持跨學科合作開發美育課程,在初心黨團室、翰墨書法室、知行勞創室等場所,把“聽我說”變成“我參與”,讓“技能滿滿”的講師成為學生發現美、提升美育素養的好助手。
在美育課程體系的打造方面,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充分融入當地文學藝術成果,充分發揮美育課程的主渠道作用。目前,“六點半大美課堂”已開設的課程包括“中國書法”“美學鑒賞及繪畫實踐”“非遺技藝傳承”“相聲評書”鑒賞等系列課程,深受學生好評。
實踐是美育的核心手段。為了在實踐美育中給學生更多的自由空間,“六點半大美課堂”已陸續開展“植物拓印”“非遺文化進課堂——由‘染’而生,妙‘布’可言”等美育實踐主題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增強了美育工作的實效。
據了解,“六點半大美課堂”還將從多方面發力,為推動美育高質量發展搭建大舞臺,包括積極引進校外有美育理論功底與精湛美育技能的藝術家、民間藝人、文博專家、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充實美育師資隊伍;通過將已有課程錄制為微課、在線開放課程、組建“優秀課程(活動)資源庫”、鼓勵講師挖掘和開發新的課程種類等方式,加強美育課程資源建設;持續深入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戲曲進校園、非遺技藝傳承等品牌活動,同時加強“蘊美農林”社團建設,挖掘、選拔、培養非藝術類在校大學生。
作者:袁潔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