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州山民避險記
天津:檢府聯動及時消除汛期山區地質災害安全隱患
“前幾年一到汛期老是揪心,趕上下雨,不管是白天黑夜,都要趕緊組織村民轉移,躲避山石崩塌。現在終于解決了,我們心里踏實了。”日前,天津市薊州區許家臺鎮盧家峪村黨支部書記汪東生在該村地質災害點位對記者說。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年8月初,正值天津汛期高峰,記者隨同天津市檢察院第一分院、薊州區檢察院、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薊州分局的工作人員,乘車來到盧家峪村,對薊州山區地質災害安全隱患行政公益訴訟案進行“回頭看”。該村兩面臨山,草木蔥郁,但山體屬于白云巖,脆硬易風化。山石一旦遇水更易崩解,大大小小的石頭從山上滾落下來,不時擊中一些靠山而建的村民房屋,人身財產存在嚴重安全隱患,一直是當地百姓和政府的一塊心病。如今,該區所有涉及高風險地質災害區域的村民均已成功避險搬遷,有效避免了今年汛期特大降雨等極端天氣引發地質災害危及生命財產安全情況的發生。
2022年底,天津市審計局依托公益訴訟協作機制將案件線索移送天津市檢察院第七檢察部。線索顯示,薊州部分山區存在地質災害安全隱患,受影響的村民長期未搬遷,危及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天津市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陳鳳超對此專門提出要求,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強力推進消除地質災害安全隱患,切實做好民心檢察工作。天津市檢察機關立即啟動三級聯動機制,由市檢察院掛牌督辦,確定辦案思路、治理路徑,統一辦案標準,全程跟進指導。天津市檢察院第一分院組建專案組,薊州區檢察院協同配合。經10余次深入山區,三級院對所有的安全隱患點位進行逐個調查取證,并摸清了底數。
經查,薊州區列入天津市政府2019年整改提升計劃中的多處安全隱患點位,除已采取工程治理、生態修復等防范措施外,仍有9處12戶村民沒有避險搬遷。“這些點位都存在風險隱患大、治理難度高、搬遷費用多等問題。要未雨綢繆,搶在今年汛期前,消除安全隱患,盡快完成避險搬遷。”案件承辦人、天津市檢察院第一分院第七檢察部副主任齊穎萍介紹。
為加快辦案進度,檢察機關與規資部門和地方政府進行了訴前磋商。有關部門均表示,要切實擔起履行地質災害預防治理責任,全力落實避險搬遷任務,建立健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長效機制。“薊州山區是我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發性地質災害唯一分布區,守山護水保安全是我們的執政底線。按照與檢察機關的磋商意見,結合天津氣象趨勢進行研判,認為今年汛期降雨量大、臺風暴雨多發、地質災害風險高,需要搶在6月中旬汛期前完成避險搬遷任務。”薊州區副區長李樹國對記者說。
為破解搬遷資金緊張這一堵點,薊州區政府積極履行主體責任,千方百計籌集資金,同時,組織各鄉鎮嚴格按照時間節點落實搬遷任務,倒排工期,壓實責任。“在組織搬遷中,我們采取了‘一戶一案’的方法,既要消除安全隱患,又要做到不讓老百姓感覺到吃虧,搬遷后的生活條件得到實實在在改善。這次檢察監督有力助推了搬遷資金不足問題的解決,檢察官全程對搬遷工作給予協調監督,共同做好群眾情緒疏導工作。”李樹國說。
在盧家峪村,記者遇到了搬遷村民胡少峰大爺。他告訴記者,今年5月,他家在搬遷時選擇了現金安置,領取了安置款,在女兒家附近買了新房,生活舒服多了。記者與胡大爺來到了他以前居住的老宅。老宅緊靠山體而建,部分房屋正在拆除中,四周拉起了警戒線、隔離欄,院墻上掛有“請勿靠近”的警示牌。
“在這住了幾十年,一到汛期下雨,后山的碎石就崩落下來,屋墻、空調室外機都曾被砸壞過,全家人只能臨時搬到村委會去住,很不方便。”胡大爺指著房前的一條河溝說,“前幾天,薊州下大暴雨,這里的河水都滿了,幸虧我們提前搬走了,以后也不用擔驚受怕了。”
據了解,今年6月前,薊州山區9處高等級風險隱患點位,合計12戶村民全部提前完成搬遷。同時,有關部門對薊州山區200余處中低風險隱患點位進行了全面排查和動態監測,均采取了對應的防范措施,嚴防汛期地質災害發生。
[版面編輯:張子璇 石佳] [責任編輯:謝思琪]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