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菜被“生鮮燈”晃了眼?
浙江舟山:公益訴訟推動食品安全領域消費者權益保障
(相關資料圖)
近日,在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南珍菜場、普陀區歐尚超市、岱山縣高亭中心菜場等生鮮市場買菜的市民們驚喜地發現,生鮮攤位上的“生鮮燈”已被符合標準的照明燈具所取代。“在照明燈具下,海鮮、肉類的新鮮程度一眼就能看出來,買著也更加放心了。”正在購買漁貨的市民向前來開展“回頭看”的檢察官說道。
今年2月,定海區檢察院在“益心為公”志愿者檢察云平臺上收到一條舉報線索,舉報人反映其在菜市場購買海鮮時覺得海鮮很新鮮,但買回家后發現并不新鮮,懷疑兩者之間存在差別是商家使用“生鮮燈”所致。
接到舉報線索后,定海區檢察院對轄區生鮮超市、農貿市場進行走訪調查,發現多個商家在肉類、海鮮、果蔬等生鮮區域使用不同顏色的“生鮮燈”。“在燈光下看起來新鮮的魚,拿回家就變了顏色,這不就是欺騙嗎?”市民陳女士說,除了海鮮外,肉類、水果、糕點等在燈光下看著也十分饞人,但拿回家后仿佛“卸了妝”。
“當前,菜市場使用的‘生鮮燈’大多是LED類燈,在燈光的‘美顏’作用下,肉類和蔬菜的色澤就會‘失真’。”辦案檢察官介紹說,由于當時國家未對使用“生鮮燈”出臺禁止性規定,判斷商家是否欺騙消費者的關鍵是其所售賣的商品質量是否合格,這導致消費者感到上當受騙后難以維權。然而,根據《建筑照明設計標準》,農貿市場照明標準值中的顯色指數不應低于80。
“通過嚴格的光譜成分控制,燈的顯色指數在80以上,才可以還原被照物體的‘本色’。”辦案檢察官告訴記者。隨后,辦案檢察官對轄區主要農貿市場開展實地調查,隨機選擇生鮮攤位,通過目測光源色差并拍照、利用便攜式光譜分析儀現場抽檢等方式,發現農貿市場照明普遍存在顯色指數低于國家標準的問題。
“有的肉類食品攤位燈光顯色指數甚至為個位數,遠低于國家標準,將現場購買的肉類食品在‘生鮮燈’下與陽光下進行對比,發現肉類食品在‘生鮮燈’下會顯得顏色紅潤,極易掩蓋肉類的瑕疵。”辦案檢察官認為,農貿市場肉類經營者使用顯色指數低的“生鮮燈”,影響消費者的色覺感官,誤導消費者購買不新鮮的肉類產品,存在食品安全隱患。
定海區檢察院隨即對農貿市場“生鮮燈”問題舉辦公開聽證會,邀請市場監督部門代表、人民監督員等參與,會上各方充分發表了意見建議。經討論,人民監督員一致認為檢察機關應當督促職能部門加強管理、盡快整改農貿市場“生鮮燈”問題,職能部門要加大監督力量,建立長期檢查機制,將該類問題列入市場主體獎懲機制。
隨后,舟山市檢察院在定海、普陀、岱山等地部署展開“生鮮燈”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向相關職能部門制發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職責,及時開展整改工作,堵塞監管漏洞。職能部門收到檢察建議后,協同相關鎮街在全市范圍內展開集中整改,召開“菜籃子”供應店和生鮮超市負責人專題會議,向經營者宣傳不達標“生鮮燈”整治工作的意義和具體要求,強化經營者的誠信經營意識;會同相關鄉鎮和部門開展執法檢查,打擊違法違規行為,消除商家濫用“生鮮燈”行為,從源頭上堵住侵犯消費者權益的漏洞。
據了解,2023年7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明確規定“銷售生鮮食用農產品,不得使用對食用農產品的真實色澤等感官性狀造成明顯改變的照明等設施誤導消費者對商品的感官認知”。這讓檢察機關監督起來更有了底氣。
截至今年8月10日,舟山市35家農貿市場和“三農”批發市場、15家“菜籃子”供應店、48家生鮮超市肉類交易區照明燈光全部對標進行規范整改,已完成調整安裝符合合理技術值燈具數922個,預計于今年9月底前全部完成替換安裝。此外,相關職能部門還與舟山市檢察機關建立聯合暗訪督查機制,對“生鮮燈”整改問題進行常態化“回頭看”,確保整治工作落地見效。
[版面編輯:楊璐嘉] [責任編輯:謝思琪]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