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全面復蘇后的新玩法,業內看好線上、線下演唱會互為補充
演唱會重啟后:結合生活方式,升級現場體驗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三年的時間足以改變很多,有些東西會衰敗,有的則會進化。時隔三年歸來重啟的大型演唱會,又會以怎樣的面貌面對觀眾,而好久不見的演唱會觀眾是否已經悄悄發生了改變?之前流行的線上演唱會形式,在線下演唱會全面回歸之后如何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
1 態度更誠懇,更關注需求端的反饋
從幾乎沒有工作的三年里走出來,演出公司更加珍惜大型演唱會目不暇接的當下。張熠明表示,現在無論藝人還是演出公司做演唱會的態度都更誠懇了。以前可能還會想著玩點“花活兒”、抖個“機靈”,比如把一些演唱會的曲目或者嘉賓藏著掖著,試圖把“驚喜”留到現場,現在覺得觀眾們都能來到現場一起看演出就是最大的驚喜。更何況有的歌手舉辦的是世界巡回演唱會,不少歌迷已經看過國外的場次了。在社交網絡時代,關于演唱會的內容實在沒有太多可以刻意隱藏的。“現在的歌迷絕對是火眼金睛,他們也會去政府部門的網站查看相關信息。有時候某個演唱會我還沒有得到通知呢,他們已經知道批下來了。我覺得現在演出公司要像知心朋友一樣,把所有的信息一五一十地告訴歌迷、告訴消費者。”
另一方面,大型演唱會舉辦的數量逐漸多起來之后,品質方面應該做得更好才會有競爭力。“這就像做餐廳一樣,一條食街競爭激烈,每家餐廳只能靠修煉內功把自己的菜品做好,才能脫穎而出。”從業多年,張熠明經常會思考一個問題:什么才是一場好的演出?演出品質要高,這一點毋庸置疑。演唱會相關的每一個細節也都很重要,一個好的名字、一款好的海報,會從審美的角度給歌迷留下好的印象。“站在我們演出公司的角度,從演唱會的名字、海報,所有的設計物、宣傳文案,到歌曲、舞臺、觀眾服務……每一項都是滿分,才共同構成了一場滿分的演唱會。”
2023草莓音樂節的年度主題是“Still”,有“仍然”“繼續”的意思,宣告了草莓音樂節最近三年不斷因疫情而中斷的尷尬局面的結束,同時號召歌迷們“繼續”參與這一全國性的音樂盛會。沈玥透露,今年草莓音樂節在運營方面跟往年相比肯定會有一些變化,比如會更關注需求端的反饋。通過對大家社交媒體上的發言,票務銷售的曲線走向等方面來了解和分析需求端變化,再據此對音樂節運營做出針對性的調整。“我們在某個城市舉辦音樂節的成本和票房都是有預期的,如果發現票房收入是低于預期的,就意味著之后在類似的城市要更謹慎地投入,以降本增效的方式運營。”概言之,作為草莓音樂節的主辦方,在運營層面是更加謹慎而理性了。
具體到每個城市的草莓音樂節,都需要結合當地青年文化生活的特點,不斷地推陳出新、優化產品結構。“不是說只要頂著草莓音樂節這個牌子,隨便弄點什么東西大家都會買單,現在已經不是這種情況了。”沈玥介紹,草莓音樂節的聲音系統標準化已經很成熟,觀眾在不同城市的音樂節上聽到同一個藝人的演唱聲音是一樣的,“推陳出新”體現在現場觀眾的體驗方面,比如屏幕設置、可合影拍照的裝置等,更主要的還是在音樂和生活方式結合的層面。“選擇怎樣的合作伙伴,跟當地的年輕社群做出怎樣的創新內容,這是我們一直比較在乎的。”
2 線上演唱會不會消失將和線下演唱會互為補充
線下大型演唱會和音樂節或延期或缺席的三年里,線上演唱會成為了音樂人與樂迷交流接觸的新路徑。崔健、羅大佑、劉若英、劉德華、毛不易等音樂人都成功舉辦過線上演唱會,摩登天空也孵化了“宅草莓”等線上項目。即便很多到現在也沒有開過線上演唱會的著名音樂人,實際上也并不排斥這種形式。不久前官宣啟動“60+巡回演唱會”的張學友就向新京報透露,他之前考慮過做線上演唱會,只是都沒有談成:“要么是不要我,要么是我不習慣他們,反正都沒談成。所以我覺得就是時機不對吧。”
當線上觀看演唱會在過去三年里逐漸形成了一種娛樂消費的新習慣,它會給重啟的線下演唱會市場帶來沖擊嗎?張熠明的答案是“不會”。在他看來,演唱會行業(線下)實在太傳統了,傳統到不太可能因為新技術、新形式的出現而被取代。“從有音樂開始,就是面對面唱給觀眾聽的。無論是線上演唱會,還是一些AR(增強現實技術)、VR(虛擬現實技術),它們對這個行業的沖擊,我認為都極其有限。人們要因為一件事情而相聚,這是人類刻在骨子里的很本能的需求,改變不了的。”
沈玥也認為,線上演唱會的形式不會對線下演唱會和音樂節造成沖擊。他舉例說,現在有的明星歌手開巡回演唱會,其中一站是“抖音站”,即這一場是會在抖音平臺直播的,“抖音站”通常會是開場的第一站或者收官的一站。但目前來看,它更多的是對線下的補充,也是一種營銷手段,不會對線下的需求造成擠占。“一方面因為線下的體驗是線上不可取代的,另一方面,主辦方希望通過跟平臺合作,獲得一個營銷甚至票務的出口,讓更多的人關注到這個項目。”
線下演出市場全面重啟之后,線上演唱會的形式是繼續存在還是逐漸消失?從演出公司到歌手都認同,線上演唱會是不會消失的,但它在行業里扮演的角色會有所不同。張熠明直言:“線上演唱會的形式肯定不會消失,但我覺得它可能也沒有之前那么重要了。對我來說,它現在的作用主要是宣傳。比如某場演唱會有一位非常特別的嘉賓,且只來這一次,就可能會把這一場直播出去。又或者歌手開演唱會有著很強烈的宣傳新專輯的目的,我覺得歌手也會愿意對線下演唱會進行直播。從經濟效益上來講,線上直播是一個補充。”
摩登天空在2020年做過不少讓音樂人居家可以完成的線上項目,比如“宅草莓”。而今隨著線下演出市場的重啟,線下的草莓音樂節也恢復了常態,不斷官宣落地的新城市。沈玥表示,線上項目仍然會繼續,它們并不是線下項目的替代品,而是互為補充和延伸。二者帶給觀眾的體驗是不同的,線下有聚會、跳舞、市集、好喝的飲料等,線上可以看到主播如何參與音樂節,如何從直播間到音樂節的戶外跟觀眾們互動聊天等等。“線上和線下完全是兩個不同的產品,它們的原理是不一樣的,吸引觀眾的點也是不一樣的,并不是互相取代的關系。”
3 從20歲+到60歲+新老歌手都渴望回歸舞臺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2023年的一季報稱:“2月16日起,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恢復對涉港澳臺營業性演出的受理和審批,演唱會等大型營業性演出的社會關注度持續升高。”也的確是自今年2月以來,不斷有歌手官宣將于年內舉辦大型演唱會。目前宣布開個人演唱會的歌手已有20余位,覆蓋了從20歲出頭到60多歲的各個年齡段。
其中,既有年輕的90后歌手華晨宇、陳粒、毛不易、王琳凱,中生代的80后歌手張韶涵、李榮浩、薛之謙、張杰,70后歌手周杰倫、韓紅、汪峰等,也有60后的前輩歌手張學友、任賢齊、老狼、許巍、劉若英等。就開唱歌手的人數而言,內地歌手與港臺歌手幾乎平分秋色。相比之下,內地開唱歌手整體的平均年齡更低,年齡段覆蓋面更廣,從20多歲到50多歲都有,而開唱的港臺歌手都在40歲以上。
不論資歷深淺、年齡長幼,太久沒有機會直面觀眾的歌手們都對回歸演唱會舞臺有著很深的渴望,并一直在為此做著準備。今年即將62歲的張學友3月30日在澳門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新一輪巡演“張學友60+巡回演唱會”即將啟航。他在接受新京報采訪時表示,演唱會一直是自己想做的事情,雖然因為疫情演出不得不停了三年,但這期間他一直都在練唱,也確定自己可以唱。“太久沒有表演了,應該去做了。所以就做了這次演唱會。”
目前官宣的大型演唱會之中,不少都是因為疫情延期重啟的“熟面孔”,但3月25日在杭州啟航的“毛不易·幼鳥指南”全國巡回演唱會則是少有的“新血液”。2021年剛發表《幼鳥指南》專輯的時候,毛不易就有了開演唱會的想法,打磨到今年終于有機會落地實施。這也是繼2018年“像我這樣的人”之后,再次舉辦個人巡回演唱會,兩次巡演間隔了5年之久。毛不易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幾年似乎已經習慣了沒有演唱會的日子,但每次有機會站在舞臺上,見到現場的觀眾,還是會對屬于自己的演唱會有一些期待。
關鍵詞: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