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王利文 祝歡)“來之前只知道宜賓是‘竹海’‘酒海’,親自來到宜賓才知道它還是‘新能源海’。”德國《德國僑報》總編輯劉貴江表示,自己從未想到,以白酒聞名于世的四川宜賓,竟在短短幾年時間,孵化出另一個產值破千億元的朝陽產業。
17日至18日,由中國新聞社聯合川渝兩地統戰部門和宣傳部門組織的“行走中國·2023海外華文媒體高層川渝行”參訪團走進“萬里長江第一城”四川宜賓。本次走進宜賓的活動由宜賓市委宣傳部、宜賓市委統戰部承辦。來自美國、加拿大、比利時等21個國家的28家主流華文媒體高層,走進動力電池及上下游相關企業,探尋“千年酒都”轉型“新動力”。
“行走中國·2023海外華文媒體高層川渝行”參訪團走進四川宜賓重卡換電站。 王磊 攝“宜賓為何要發展動力電池產業?”帶著這個疑問,海外華文媒體高層一行走進四川時代(寧德時代全資子公司)七期項目建設現場,工程車輛在其間來往穿梭,已經建設完畢的七期項目正在進行設備安裝。
曾經靠白酒等傳統產業“發家”的宜賓,也曾面臨轉型“困惑”。2016年,站在傳統產業轉型發展的“十字路口”,宜賓選擇實施“產業發展雙輪驅動”戰略,即鞏固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動力電池、晶硅光伏、數字經濟等一大批“一藍一綠”產業從無到有、迅速崛起。2017年,宜賓引進鋰寶新材料、光原鋰電項目,邁出發展動力電池產業的第一步。2019年,全球動力電池“一哥”寧德時代開始進入宜賓布局產業,與之相關的正極材料、負極材料、結構件等產業鏈企業也蜂擁而至。如今,動力電池產業正成為這座城市的新名片,宜賓電池產業集群正加速崛起。
宜賓市翠屏區工業園區管委會規建處處長助理羅浩然為海外華文媒體代表算了一筆“經濟賬”:“鏈主”企業四川時代動力電池工廠項目布局至十期,該公司在宜賓的總投資達640億元;產業鏈配套企業協議總投資超千億元。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4000億元至5000億元,助推宜賓成為集研發、生產、檢測、標準、產業鏈、供應鏈、回收鏈于一體的四川萬億級動力電池產業集群核心區。
了解到眼前這塊2000余畝建筑工地未來將成為宜賓市動力電池重要制造基地之一,劉貴江感慨,宜賓不僅有宜賓鋰寶、寧德時代等新能源生產開發企業,還有凱翼汽車這樣的直接用戶,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他說:“寧德時代在德國的工廠拿到寶馬公司的生產合同,在德國引起很大反響。只要中國堅持把新能源這條道路走下去,一定會在世界動力電池和汽車行業形成規模優勢。”
“行走中國·2023海外華文媒體高層川渝行”參訪團走進四川時代項目建設現場。 王磊 攝產業轉型發展的勢頭,也可從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在宜賓的成功舉辦中管中窺豹。2022年7月,這場由中國舉辦的首個世界級動力電池行業盛會,吸引了189家動力電池產業鏈企業參會,共簽約項目21個,簽約總金額達872億元。
數據顯示,2022年,宜賓產銷動力電池72GWh,占全國15.47%,宜賓動力電池產業實現工業產值889億元,同比增長4.54倍,成為宜賓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宜賓正聚焦構建全球一流動力電池產業集群目標,全力推動2023年動力電池產業產值突破1600億元。
就在4月17日這天,宜賓市舉行“四化同步城鄉融合”發展競進拉練三江新區現場會,并召開動力電池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會議提出,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要保持戰略定力,增強戰略前瞻,共同為動力電池產業營造更優越的發展環境,堅定不移推動動力電池產業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更高質量發展,將宜賓打造成為名副其實的“動力電池之都”“綠色新能源之都”。
“行走中國·2023海外華文媒體高層川渝行”參訪團走進四川宜賓動力電池及上下游相關企業。 王磊 攝對于宜賓動力電池產業走向世界,阿聯酋迪拜新聞網總編輯楊志紅期待,未來宜賓動力電池產業能站在中國甚至世界最高處,像五糧液一樣享譽全球。他表示:“作為海外華文媒體,我們可以出一份力,持續報道宜賓動力電池及相關產業,如果有機會,希望能吸引更多歐美高新技術與之對接。”(完)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