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探訪“東方龐貝城”——元代集寧路遺址
(資料圖)
中新網記者 李愛平
在整體用鐵欄桿包圍的元代集寧路古城遺址(簡稱集寧路遺址)內,行走迅速的陳忠偉不小心觸到了一塊瓷片,他彎腰撿起該瓷片說:“這個瓷片也是見證這一遺址的重要文物。”
陳忠偉是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文物保護中心主任,3月23日,當他談及集寧路遺址時,首先給記者“掃盲”,集寧路遺址并不是一條路。
按照陳忠偉的說法:集寧路遺址,在金代被稱作為集寧縣;元代初年,升為集寧路,屬中書省管轄。
集寧路遺址真正為外界關注是在1958年5月,彼時,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工作隊為配合集張(集寧至張家口)鐵路建設,曾對該遺址進行過清理發掘。1976年11月,考古部門在該遺址西城墻附近清理一處絲織品窯藏時,出土有“集寧路達魯花赤總官府”字樣的提花綾等重要文物。
至此,集寧路遺址為考古界人士所熟知,但該遺址真正進行大規模的發掘則是2002年5月。
圖為元代集寧路遺址。 李愛平 攝陳忠偉回憶說,當時為了配合G6高速公路建設,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現為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烏蘭察布博物館、察右前旗文物管理所組成了集寧路考古工作隊,進駐現場進行考古發掘工作。
內蒙古博物院院長陳永志時任集寧路考古工作隊隊長,他回憶說:“在對該遺址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大量金、元時期的瓷器,出土完整瓷器500余件,可復原瓷器標本7800余件,其他各類珍貴瓷器標本上萬件,涉及磁州窯、景德鎮窯、龍泉窯、鈞窯、定窯、耀州窯、建窯等七大窯系。”
在陳永志看來,這些瓷器制作精美,品相極佳,青花、釉里紅、樞府釉、青瓷、黑瓷等各個品類均有,標志著元代高超的瓷器制造技術。
考古學界認為,元代集寧路遺址是草原游牧與農業耕作地區的結合地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據史書記載,1368年到1371年之間,明軍同元軍在集寧路遺址附近發生過兩次較大規模的戰爭,均以明勝元敗而告終,元代集寧路遺址隨之廢棄。
陳忠偉告訴記者,由于集寧路遺址的歷史與龐貝城的歷史頗有相似之處,集寧路遺址也被外界稱之為“東方龐貝城”。
龐貝城是亞平寧半島西南角坎帕尼亞地區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位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附近,從1748年起考古發掘持續至今,為了解古羅馬社會生活和文化藝術提供了重要資料。2016年6月,龐貝古城被評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
來自察右前旗文旅部門的消息顯示,2003年,集寧路遺址位列當年全國十大考古之一,此后20年間,該遺址已經成為當地一張熠熠生輝的名片。
冷恒是烏蘭察布市知名劇作家,國家一級編劇。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為了銘記這段歷史,他曾歷時三年,五易其稿,創作完成了新編東路二人臺歷史劇《玉壺春瓶》,并入選2020年度內蒙古自治區舞臺藝術精品工程,目前,該劇已完成排演。
冷恒說,在此前舉辦的劇本研討會上,各位專家表示:該劇以元代集寧路遺址出土的釉里紅玉壺春瓶為線索,對本土標志性優秀歷史文化資源進行了傳奇演繹,對于宣傳烏蘭察布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功不可沒。
“當前我們正在進行的一項主要工作是,集寧路遺址的數字化保護利用項目。”察右前旗文化和旅游局局長王禎表示,該項目旨在通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讓文物“活”起來,以此提高集寧路遺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王禎表示,接下來,集寧路遺址也將會出現在當地打造的舞臺劇當中,“作為舞臺劇的一個章節,希望海內外游客能對集寧路遺址有更多了解和感受,真心希望集寧路遺址在旅游方面能‘火’起來。”(完)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