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英國費伯出版社出版了英國著名科技網站Verge(Verge的意思是“邊緣”,因為該網站十分關注技術與社會的關系)的資深記者James Vincent(詹姆斯·文森特)的著作Beyond Measure:The Hidden History of Measurement(本文作者譯為“大話測度:測度秘史”)。
科學家希望,盡量用穩定的事物——例如宇宙常量來定義國際單位。比如,1983年的國際計量大會將1米定義為光在真空中行進1/299792458秒的距離,而光速是一個常量。又如,從1990年起,電阻單位“歐姆”的定義改由量子霍爾效應確定。
![]()
直到2018年11月,千克是唯一仍然使用人工制品作定義的國際單位:1千克的定義就是“國際千克原器的質量”。該原器存放在位于巴黎的國際計量局的保險柜里。因發現量子霍爾效應而獲得198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德國馬普學會固體物理研究所所長克勞斯·馮·克利欽2015年在上海演講時曾指出,其實“千克”的定義也可以由量子霍爾效應來確定,因為量子力學中的宇宙常量——普朗克常數與質量之間存在著對應關系。當年11月16日,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通過了“修訂國際單位制”決議,正式更新了包括國際標準質量單位“千克”在內的4項基本單位的定義。
英國記者文森特為了報道千克重新定義的大事件,專門去巴黎調研,采訪了參與重新定義“千克”相關工作的一些科學家,并由此產生了對測度的強烈興趣。經過辛勤勞動,文森特終于完成了此書。
從腕尺(古代的長度單位)到千克,從微不足道的英寸到不可思議的光速,測度單位是人類所發明的有力工具,幫助人們認識世界。我們的生活與科研離不開測度:測降雨量、測輻射量、測太空的深度、測原子的空心程度、測卡路里、測步數、測幸福感、測恐懼感,等等。如果我們不會測度,就無法觀察周遭的世界;如果不會測度,我們就無法做實驗、無法學習、無法合作。
文森特在本書中要回答的問題是:為什么人們測度事物的沖動日益強烈?測度是從何時開始無處不在的?本書涉及上下五千年、縱橫千萬里,作者從遠古的狩獵—采集社會聊到古代埃及人(每年測量尼羅河的深度是埃及人的一樁大事),從法國大革命(1875年,法、德、美、俄等17國政府的代表共同簽署了《公制公約》,同意成立國際度量衡局,承認公制是法國大革命催生的最偉大的科學事業)一直聊到21世紀無情的“量化自我”運動。對于每一樁故事,文森特都十分注意討論測度之政治后果,探討測度是如何被用作壓迫與控制的工具的。
本書內容豐富,不限于測度之科技側面。文森特說,“測度是社會的一面鏡子”。比如,若倉庫管理員工作時間的每分每秒都被監視記錄下來,這就反映了一種復雜的關系,與英國畫家威廉·布萊克的一幅畫作中所表現的牛頓有一拼:牛頓正盯著一張他借助圓規繪制的圖表。但牛頓只關注圓規這一測度工具,而忽略了周圍彩色的巖石和海洋之美麗。
總之,本書敘述了人類如何在混沌的宇宙中借助測度來探索靠得住的真理,講述了關于測度領域中的特立獨行者和具有遠見者探險和突破的故事。本書論證說,測度不僅造就了我們生活于其間的世界,而且造就了人類自身。
全書除了“引言:測度為什么重要”和“跋:頭腦中的測度”,分為10章:1.點燃文明火種;2. 測度與社會秩序;3. 測度之恰當主題;4. 量化的精神;5. 公制革命;6. 鋪滿世界的網格;7. 測度壽命與死亡;8. 標準之爭;9. 覆蓋所有時代,面向所有民族;10. 被管控的人生。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39 60 2 914 2@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39 60 2 9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