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是國家“雙高計劃”項目高水平學校建設C檔單位,學校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己任,創新“多元共享、組合創新、融合發展”辦學理念,以服務區域發展為宗旨,以深化產教融合為主線,聚焦標準引領、專業(群)建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三體型”教師團隊、伴企出海和公共實踐教學中心建設等“六大舉措”,深入開展創新性實踐,加快推進學校內涵式高質量發展。
標準引領,打造樂業工程師人才培養高地。聯合行業龍頭企業,啟動建設樂業工程師學院,對應職業崗位群遴選建立工程師試點班,編制課程體系,將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納入課程內容,開展職業教育工程師認證試點,培養創新能力強、能解決復雜問題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學校聯合哈爾濱焊接研究院有限公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行業龍頭企業及“985”高校,牽頭制定國家焊接生產標準20余項,開展電力裝備制造工藝改造項目30項,制定生產工藝規范及研制企業生產標準20余項,被全國110多家(所)企業和學校采納使用。學校主持制定黑龍江省推薦性地方標準《全媒體運營人員培訓服務規范》;主持制定“中文+職業技能”國際課程標準,輸出專業教學標準2個、課程標準11門。構建“三原色”文化育人體系,“三原色”即紅色寒地艱苦創業教育、綠色生態文明素質教育、藍色工匠精神和智能素質教育。實施“政治引領”“強基固本”“鑄魂領航”“正風肅紀”四大黨建引領工程,構建“方向、理念、主體、制度”四位一體協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入選國家教育部門第三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創新實施“一體雙元三師四融合”“現代學長制”“五鏈融合共生”等人才培養模式,近3年,學校招生人數逐年遞增,在校生數量從2019年12848人增加到2021年16478人。2022屆畢業生總體就業率為99.07%,人才本省落地率為68%,學校成為畢業生口口相傳的優質學校和首要推薦。
樹立高峰,打造機電一體化技術和電子商務兩大專業群。構建組合式專業群課程體系,打造職教“金課”;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方法改革,打造未來課堂;建設高水平結構化“雙師型”教學創新團隊;開展“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本科生—高職學生”組團項目任務驅動式學習;校企共建開放共享的專業群實訓基地。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群與哈爾濱電氣集團深度合作共建“哈電機制造產業學院”,并與哈爾濱焊接研究所、中國焊接協會合作完成機器人自動焊接及搬運、激光加工及設備等兩項焊接科技創新項目。電子商務專業群采用“行業+領先企業”的合作模式,與俄速通、阿里巴巴、京東、唯品會、環球易購等企業合作,共建“智能化綜合服務技術技能平臺”。
搭建高臺,建設產教融合和社會服務平臺。完善多元共享機制,學校牽頭組建哈爾濱職業教育集團,與全國有影響力的企業深度合作共建產業學院10個,與哈爾濱市所屬縣市政府部門合作共建創新學院5個。打造創新服務平臺,建成省級以上協同創新中心4個,組建專家智庫,成立企業診斷中心,建立博士創新工作室,校企共建智能裝備制造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智慧供應鏈創新研發中心、康養護理研究中心等。與哈爾濱聯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展實踐教學、教學資源開發、應用型課題研究,與俄速通集團公司共建智能化技術技能綜合服務平臺,申報國家協同創新中心。聯合省內50余家中小微企業組建黑龍江省中小企業志愿服務工作站,吸納行業專家50名,服務中小微企業20家,開展應用型技術研發項目20項。與華為、浪潮、交通銀行合作共建云平臺,與哈爾濱焊接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建焊接技術科教融合學院;啟動建設氧態健康科技創新中心,推進氧態健康功能食品等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學校智能焊接技術國家教學資源庫順利通過國家教育部門驗收,智能制造虛擬仿真實訓基地經驗入選國家教育部門職業教育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典型案例。
鍛造高師,首創提出并建設“三體型”教師團隊。學校健全師德師風評價體系,創新考核評價方式,構建“三全”師德培訓體系;校企共建教師發展中心,實施“頭雁計劃”,著重打造“領軍型”專業帶頭人和“工程師”型骨干教師。實施“教師+掛職”“教師+項目”“教師+學生”“教師+場地”“教師+設備”實踐鍛煉新模式。學校用好《新時代龍江人才振興60條》《人才新政30條》等政策,以“專兼結合、學科互補、任務驅動、重點支持”為建設思路,遴選組建“教授團隊”“結構化教學團隊”22支、哈職特色的“三體型”教師團隊51個,給予團隊資金支持,實施教授團隊“十五個一”工程,不斷提升教授團隊的研究水平和模塊化教學能力。柔性引進大國工匠等各級各類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聘請全國勞動模范、行業技能大師、企業技術能手擔任兼職教師,科研型、教學型、實踐指導型三類兼職教師達700余人。團隊整體水平明顯提升,獲批國家教師教學創新團隊1支、省級3支,省級課程思政教學團隊12支,市級重點領軍人才梯隊1個,市級領軍人才梯隊2個。教師立項廳級及以上科研項目91項、橫向課題100余項,獲得專利295項。“三體型”教師隊伍建設經驗入選2023年國家教育部門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典型工作案例。
塑造品牌,伴企出海提升職教國際影響力。學校全面推進有色金屬行業職業教育“走出去”首批試點及“魯班工坊”建設項目,先后為贊比亞謙比希銅冶煉公司、中色非礦等5家企業培訓員工1000余人,涉及工種21個。學校創新實施跨國“校—企—校”的“五共”合作辦學模式,即人才共育、資源共享、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接收3批贊比亞留學生來校開展學歷教育,連續6年選派240多名學生赴韓國、我國臺灣地區等地友好院校開展短期專業研修項目,考取國際證照。在韓國、俄羅斯、泰國、英國等10余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專升本”“專升碩”等學歷提升、學生短期專業研修等20余個項目,國際化交流合作向縱深發展。2022年學校獲批國家教育部門“漢語橋”“國際中文教育教學資源建設”等項目。學校“1—3—3—6”國際合作辦學特色鮮明,國際化育人成果被多家權威媒體報道。
鑄就特色,建設公共實踐教學中心。學校協同哈電集團、美國國際教育聯盟(AAFIE)等行業企業共同建設集“智能教學工場、職業網紅培訓工場、智能雙創工場、智能診改工場”于一體的智能工場,通過人、場、物、網、數據互聯互通,實現學校建設工廠化、校企合作實體化、教學方式智能化、職業培訓規模化、技術產品商品化、運營管理企業化,培養具有良好智能素養的創新型復合型新時代卓越工匠。“教學工場”開展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實施乘用車汽車輪轂軸承、風洞實驗室風葉可調支撐機構和大慶油田采油樹250型號井口裝置截止閥等5個真實生產項目,開展真實生產、實踐教學、教育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和技術服務。“職業網紅培訓工場”催生網紅培訓規模化,2022年承接了呼瑪縣、哈爾濱市公安系統及黑龍江省商務部門等培訓項目,培訓網紅1000人次。校企研發“績效雷達—客服業績統計系統”等多款PC端和手機端應用軟件,其中自動分銷軟件在天貓1688服務市場銷量排行首位,累計注冊用戶超過200萬。學校建設開放共享型職業網紅培訓基地,制定全媒體運營人員培訓服務規范,創新“生態空間”網絡治理誡勉機制。學校主建、氧態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和東北林業大學共建“氧與健康技術創新中心”,開展“生態消解、轉化、均衡限量攝入食材分子”這一源頭創新技術“團體標準”的小試研究。2023年學校獲批國家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基地(數字工作類)。
學校黨委抓實“六大舉措”,出實招、真招、硬招,謀發展、闖新路,跳起摸高、加速奔跑,哈職人以實際行動和工作業績贏得了學生、家長及社會的廣泛贊譽和普遍認可。今后,學校將繼續保持高質量發展態勢,建設哈爾濱職業技術大學,任重而道遠!
(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院長 劉申;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 趙永生)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