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特效藥”反而住了院
一起生產、銷售假藥案17人獲刑,2名主犯被判三倍懲罰性賠償金
隨著網絡購物的普及和發展,網上藥店、網絡醫生逐漸興起,其雖為生活提供了便利,但也存在一些經營亂象。網上藥店是否有資質、網購藥品是否有療效,消費者需要擦亮眼睛,不然可能會吃大虧。近日,經河南省嵩縣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以生產、銷售假藥罪分別判處李某、王某等17名被告人有期徒刑十二年至一年不等,各并處罰金680萬元至3萬元不等,主犯李某、王某分別支付懲罰性賠償金1081萬余元、335萬余元。一審宣判后,17名被告人均未提出上訴。目前判決已生效。
(資料圖片)
吃了網購特效藥,老人消化道嚴重出血
2020年,一直受血糖問題和慢性腸胃病困擾的徐大爺經同村張大媽推薦,網購了特效藥“糖寶丸”和降壓藥。按照療程服用一段時間后,徐大爺不但血糖問題和腸胃病沒見好轉,反而在同年11月出現腹部劇痛,被診斷為嚴重的消化道出血。
主治醫生詢問其既往病史、飲食和用藥情況后得知,徐大爺日常服用的上述藥物無生產廠家、無包裝、無藥名,遂將出血原因鎖定為上述網購藥。
住院一個多月,病情好轉后,徐大爺和家人到當地派出所報案。公安機關對此立案偵查。經查,徐大爺購買的“糖寶丸”和降壓藥均來自貴州“妙方堂”公司。2021年12月,公安機關將該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刑事拘留。
隨著偵查的深入,公安機關發現該公司生產、銷售的藥品門類廣泛,且在宣傳中稱其藥品有降血壓、降糖、降血脂、補腎壯陽,治療胃病、風濕、呼吸道疾病等功效。
生產銷售假藥產業鏈浮出水面
經查,2019年8月,在未取得任何藥品主管部門許可的情況下,李某成立了“妙方堂”公司。在貴州省盤州市租賃辦公場所和藥品倉庫后,李某對通過網絡招聘和熟人介紹招來的30余名業務員進行了培訓和分工,開始從事生產、銷售藥品活動。
通過拆分包裝、委托他人生產或者從其他地方購買等方式,李某大量生產、購進無產品名稱、包裝、使用說明的所謂“中成藥”“特效藥”及原料和輔料。公司業務員負責在社交平臺進行宣傳,李某則根據客戶訂單,將藥品簡單包裝或者自行加工、包裝成品后由業務員對接銷售。
在高利潤的誘惑下,曾在該公司工作的業務員王某離職后,利用其私下接觸的上線供應商掌握了進貨渠道和銷售經驗,如法炮制,另起爐灶,注冊成立了“厚仁堂”商貿公司。公安機關遂將王某一案與本案并案偵查。
為進一步認定本案涉及藥品的性質,公安機關將兩家公司藥品送樣檢測。根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出具的認定意見,李某、王某等人生產、銷售的10余類藥品均為假藥。
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主張三倍懲罰性賠償金
2022年1月,嵩縣檢察院以涉嫌生產、銷售假藥罪對李某、王某等4人批準逮捕。因本案案情重大復雜,該院辦案團隊提前與公安機關專案組對接,多次召開案情分析會,提出“以打擊源頭為重點,同時兼顧下游犯罪”的偵查思路,建議公安機關嚴格按照認定意見確定的假藥類型,準確查清各犯罪嫌疑人銷售涉案假藥的金額,同時確保涉案物品扣押、樣品送檢等程序嚴格依法依規進行。
2022年6月12日,嵩縣公安局將李某、王某等17人涉嫌生產、銷售假藥案移送嵩縣檢察院審查起訴。該院辦案團隊經過審查卷宗材料、訊問相關犯罪嫌疑人,結合銷售記錄、銀行交易明細、微信交易記錄等,最終認定李某通過相關業務員銷售假藥金額共計360萬余元,王某累計銷售假藥金額136萬余元,其他相關人員銷售假藥金額53萬余元至3萬余元不等。
鑒于本案涉案假藥銷往全國各地,侵害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安全,為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嵩縣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部門與刑事辦案團隊聯動配合,依法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主張三倍懲罰性賠償金。
2022年6月30日,嵩縣檢察院以涉嫌生產、銷售假藥罪對李某等17人提起公訴,同時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近日,法院采納了檢察機關的指控意見和量刑建議,支持了檢察機關的公益訴訟請求,依法作出上述判決。
[版面編輯:石佳] [責任編輯:顏妤函]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