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裝管路,人為干擾環境數據監測
(相關資料圖)
一人因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獲緩刑
姚雯/漫畫
正義網訊(記者江蘇燁 通訊員潘志凡 杭晶琪)經上海市檢察院第三分院提起公訴,近日,法院經審理,以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判處被告人沈某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二年。沈某當庭表示悔罪服判。據了解,該案是上海市首例干擾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系統致使監測數據失真的刑事案件。
據介紹,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系統可采集化學需氧量、氨氮濃度值等排污數據,這些數據會上傳至上海市污染源綜合管理信息系統自動監控平臺,并同步上傳到國家生態環境部污染源監控中心自動監控平臺。
2022年8月,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執法總隊、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等單位在開展聯合執法檢查工作中發現,有人在A公司的水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進樣管道上加裝了自來水管路,干擾采樣數據真實性,導致自動監測設備的在線監測數據嚴重失真,不能準確反映該公司外排污水的化學需氧量、氨氮濃度值,遂向上海市公安局移送該線索。
經查,沈某系第三方環保服務公司在線監測部門負責人。2011年起,由沈某負責維護的A公司廢水在線監測設施數據頻繁報錯,沈某為節約調試成本,擅自設計并在該公司相關設施進樣管道上加裝自來水管路,干擾采樣數據真實性。后沈某在明知該公司已被列入上海市重點排污單位的情況下,仍安排部門員工對其廢水自動監測設施及管道線路進行拆卸、重裝,繼續干擾采樣數據真實性。
經檢測,加裝自來水管路等行為導致A公司的在線監測數據嚴重失真,不能準確反映其外排污水的化學需氧量、氨氮濃度值等。
2022年12月,公安機關偵查終結后,將該案移送上海市檢察院第三分院審查起訴。該院經審查認為,沈某作為從事環境監測設施維護、運營的人員,明知環境監測設備不能擅自改動,仍采取措施干擾自動監測系統的數據采集功能,致使在線監測數據嚴重失真,且該失真數據上傳平臺后,導致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無法對排污單位污染物排放情況進行有效監管,應當以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追究其刑事責任。今年3月底,該院依法對沈某提起公訴。
編后評
環境監測數據豈能弄虛作假
陸青
水資源保護事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為保護珍貴的水資源,國家對水資源進行固定污染源監測,這是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的重要依據,也是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了解、掌握排污狀況和排污趨勢的主要方式。
可以說,精準的環境監測數據是環境管理的重要基石。只有保證監測數據的真實性,監管才能有的放矢。
然而,由于一些地方環保部門疏于監管,甚至一些企業弄虛作假,某些污染物在線監測設備顯示的數據不能真正反映排污情況。此外,第三方社會監測機構違規操作、數據失真、人為篡改等違規行為也時有發生。
環保部門如何保證獲得的監測數據真實有效?首先,要加大對企業在線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的懲罰力度,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確保監測數據真實準確。其次,要不斷強化對第三方社會監測機構的日常監管,建立公示制度和退出機制,完善第三方社會監測機構信用評價機制,將機構、法定代表人、監測技術人員的違法信息記入社會誠信檔案,并及時向社會公布。最后,應加快推進地方與國家監測數據聯網共享,加快建立完善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助力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
[版面編輯:陸青] [責任編輯:高文雯]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