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附條件不起訴制度實施以來,檢察機關運用該制度對符合條件的涉罪未成年人進行司法分流處置,取得良好效果。修訂后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保護未成年人應當堅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則,為進一步優化附條件不起訴制度提供了理念和路徑指引。
一、更新理念強化擔當。附條件不起訴既是法律賦予檢察機關對案件處理的裁量權,又是著眼于“優先保護”而賦予部分涉罪未成年人改過自新的權利。因此,檢察官要把依法充分用權與依法充分保障權利深度融合,強化檢察機關主導責任擔當,充分釋放制度紅利;要在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則指引下,把好附條件不起訴“入口關”,豐富“考察關”,做實“教育關”。盡管適用附條件不起訴制度會增加工作量,但在教育矯治涉罪未成年人的基礎上予以出罪化處理,能夠真正實現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司法效果。
二、建立以可矯治性為中心的評估體系。評估涉罪未成年人是否可適用附條件不起訴制度,是把好“入口關”的首要工作。隨著少年司法理論和實踐的不斷成熟,尤其是在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則指引下,可以建立以矯治可能性為中心的評估體系,充分發揮其制度優勢。對于犯罪情節較輕的涉罪未成年人,通過評估矯治可能性來最終決定是否對其適用附條件不起訴制度。
可矯治性評估的重點需集中于涉罪未成年人本身,重點圍繞涉罪未成年人的主觀惡性、犯罪原因、犯罪情節、犯罪次數、犯罪危害、悔罪情況、日常行為表現等展開。只要涉罪未成年人自身具有較大的矯治可能性,即使其不具備監護條件,檢察機關也應創造條件適用附條件不起訴制度。
三、適度擴大附條件不起訴制度適用。對更多涉罪未成年人在教育矯治基礎上進行司法分流處置,是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則的內在要求,也是社會各方的現實期待。刑事訴訟法規定,“對于未成年人涉嫌刑法分則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規定的犯罪,可能判處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符合起訴條件,但有悔罪表現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附條件不起訴的決定。”實踐中,可以適度放寬附條件不起訴制度適用的罪名范圍、刑罰條件。同時,建立權利告知和不適用說理制度。對于符合附條件不起訴制度適用條件的案件,檢察官應及時告知涉罪未成年人及其監護人、辯護人依法申請適用;對于不適用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的案件,檢察官應當書面說明理由。
四、明確和優化考驗期多層次目標體系。當前相關法律和司法解釋并未明確規定附條件不起訴考驗期應達到的教育矯治目標,司法實務中,時常會出現由于教育矯治目標不明而影響監督考察工作針對性和遞進性的情形。筆者認為,附條件不起訴所附加條件和教育矯治目標包括“不違反(遵守法規)”和“要變好(接受矯治)”兩類,鑒于此,可以給考驗期工作設置四層目標,引領相應的幫教考察活動。一是底線目標,即引導涉罪未成年人不違反有關法律規定。要著力提升涉罪未成年人及其監護人對附條件不起訴的認知和參與感,使其明白附條件不起訴的基本含義、要求和法律后果,訴與不訴對當事人及其家庭的重要影響等。二是基本目標,即引導涉罪未成年人深刻反思錯誤、吸取教訓。要綜合運用法、理、情,結合案情引導涉罪未成年人明白有何錯、為何錯、應當如何吸取教訓。三是提升目標,即引導涉罪未成年人德法并重。要為涉罪未成年人提供合適的法治讀本,督促他們勤于思考,定期開展談心活動,引導他們強化規則意識。四是發展目標,即引導涉罪未成年人放下心理包袱,做好人生規劃。在考驗期后期,檢察官要善于引導涉罪未成年人走出犯罪陰影,根據自身和家庭情況規劃人生,尤其要引導好有厭學傾向的涉罪未成年人學習好專業技術,打好人生立足根基,避免重蹈覆轍。
五、完善檢察官為主導的考察幫教工作體系。考驗期內監督考察的成效是檢驗適用附條件不起訴制度有效性的試金石。要依托修訂后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完善以檢察官為主導的幫教考察體系,提升考驗期成效。一是強化檢察官在考察幫教中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法律明確規定附條件不起訴考察幫教的主體是檢察機關,協助主體是監護人。檢察官理應承擔監督、幫教、考察的法定責任,不得推卸或以購買社會服務為由整體“外包”。二是督促監護人履責。必要時檢察官可以發出督促監護令,或者開展強制親職教育。三是協調社會組織共同參與。檢察官可以協調社會組織或相關社區(學校、單位)開展日常幫教、考察工作,力所能及地幫助解決涉罪未成年人在復學、生活、就業中的實際困難;整合社會資源,在社區、企業、學校建立觀護幫教基地,組織志愿者開展“一對一”幫教活動;邀請心理咨詢機構、教育機構開展心理矯治活動。四是促進社會保護體系完善。要充分發揮檢察機關在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中的監督職能,牽頭相關部門加快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社會保護體系,根據需要融入附條件不起訴考驗期,使幫教考察工作更豐富更有成效。
(作者單位:四川省簡陽市人民檢察院)
[版面編輯:李娜] [責任編輯:楊景茹]關鍵詞: 附條件不起訴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