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的手機能變身“移動的地震監測站”?就在6月3日舉行的成都高新減災所與小米聯合召開的新成果發布會上,雙方共同攜手啟用了我國首個手機地震監測預警網。
“這張‘網’通過對千萬乃至億級手機的接入,可實現‘有手機的地方,就有地震預警能力’。”中國地震局地震預警技術研究成都中心主任、地震預警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主任、成都高新減災所所長王暾表示。
智能手機內置加速度傳感器,感應震動
2019年,成都高新減災所和小米一起實現了手機操作系統上的地震預警功能,發布了全球首個操作系統級地震預警服務平臺。目前已經在小米手機、小米電視上穩定運行,并為全國25個省級行政區的大部分地區開通服務。
其實,手機不僅僅可以作為一個地震預警的平臺工具,它同時也可以是一個地震監測儀器。
在成都高新減災所與小米聯合召開的新成果發布會上,王暾說,傳統地震預警網是通過在地震區安裝密集的地震監測儀,利用地震時電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在地震發生后,破壞性地震波到達之前,給民眾提前幾秒到幾十秒預警。而此次啟用的手機地震監測預警網的原理與此類似,只是用手機內置的傳感器取代了傳統監測儀。
或許,這個原理聽起來簡單,但是手機也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它會因人為地活動,在行動中產生一些震動信號,那么如何做到把手機人為產生的信號和地震波的信號區分開?
“我們基于這樣的目的,研發了手機地震監測的能力。該技術可以使手機通過邊緣計算的方式,在手機感知到震動信號時,判定其是否為地震波信號。隨后,利用差分隱私的密碼處理手段,匿名處理用戶信息并上報。最后,結合減災所的地震數據AI測算能力,實現地震監測預警網的構架。”小米集團技術委副主席李偉星說。
王暾進一步介紹,智能手機內置的加速度傳感器,可以感應震動,如果手機監測到它認為可能是地震的信息,就會向預警中心服務器發送信息,預警中心服務器將結合多部手機的信息判定是否發生地震。若判定地震,將秒級測算相關信息,并向震中周邊受影響的人群發出預警信息。
該功能開啟方式非常簡單,現在小米手機用戶在MIUI系統中,打開“手機管家”找到“地震預警”功能并加入“地震監測志愿者”,即可立即開啟地震監測功能。開啟后,通過低功耗傳感器感應到地震波后,系統快速通過AI算法測算地震信息,并第一時間向受影響地區群眾發出預警,為更多人爭取避險時間,保障人身安全。
傳感器數量的提升將有望解決傳統地震預警網的盲區
目前,減災所已在全國建有地震監測儀(內置傳感器)7500個,覆蓋的面積是230萬平方公里。而今天啟用的手機地震預警監測地震網,相當于是千萬乃至億級的傳感器,傳感器的數量將提升。
“原來安裝的7500個傳感器所在的區域是人員密集的地區,所以在部分人員稀少的地區會無法進行地震監測預警,因此要加快實現把地震監測傳感器延伸到全國有人的地方,而不再只是原來的人員密集的地區。”王暾說,實現手機地震預警監測后,傳感器數量的顯著提升,不僅可以提升預警網的覆蓋面、精準度,更有望通過高密度部署的手機傳感器,解決傳統地震預警網的盲區。
李偉星進一步介紹,雖然手機地震監測預警網是全天候不斷地運行,但是研究人員做了大量的技術創新,使得地震監測對手機的功耗產生很微弱的影響,一天之內不會超過1%的電量損耗。“這張‘網’的成本投入非常低,由于手機內置有現成的傳感器,不需要部署新的獨立硬件設備,就可以實現對地震波的監控,同時手機也是一個可移動的地震監測設備。”他說。
“首個手機地震監測預警網的啟用,將推動我國地震預警服務面向更大地域范圍、更多用戶規模應用。此前,手機地震監測預警網已在四川試運行半年,期間曾多次監測到實際地震并發出預警,試運行情況良好。”王暾說,接下來,這張“網”將開展規模化試驗,并驗證手機地震預警網與已有的大陸地震預警網之間的融合,在擴展預警覆蓋區域的同時,進一步優化預警性能。(李迪 陳科)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39 60 2 914 2@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39 60 2 9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