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3月14日,“西北望看臺”發布文章,對話浦瑋討論為何女足回不到巔峰。
“中國女足若想重新進入世界杯決賽,您認為還需要多久?”
“這個時間無法衡量,我給不了答案。但我知道如果把基層建設做好了,把老女足的優勢拿回來,或許能慢慢迎頭趕上。”浦瑋說道。
(資料圖)
1999年,二十未滿的浦瑋第一次踏上世界杯的舞臺。在9萬人的玫瑰碗決戰,她首發登場,成為了鏗鏘玫瑰中最年輕的一朵,而那也是中國女足至今觸碰過的最高舞臺。
2014年,年過三十的浦瑋最后一次代表國家隊亮相。在觀眾寥寥無幾的永川看臺,她接過了印有219的專屬紀念衫,這是國家隊出場次數的最后定格。中國足協首次給女足國腳舉辦退役儀式,是告別歷史出場王最好的軍功章。
在2023女超的合作儀式上,浦瑋再次登臺,旁邊依然有孫雯,也多了朱鈺、徐歡、歐懿垚等新一代國腳。
以前,她們是參與者。如今,她們是見證者,把接力棒交給了新一代,靜待夏日的澳洲回音。
新老女足的同臺,是希望,是傳承,是鞭策。
一、世界之巔
退役近10年,如今的浦瑋站在時間的維度上去回眸過往,那些曾經的榮耀與輝煌是美好的回憶,更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山。
談到老女足,1999年的女足世界杯無疑是常常被提及的話題。
在國家隊的219場比賽中,被問到最開心與最傷心的比賽,浦瑋總會選擇那一場比賽——玫瑰碗的中美大戰。
那屆世界杯之前,小將浦瑋已經進入國家隊1年,慢慢成為中國女足的常客。跑動能力強,擅長后插上,傳球意識好等特點,最終為其贏得了前往美利堅的機票。
沒有過多的關注,沒有高調的目標,輕裝上陣的中國女足逐步驚艷。
除了首場對陣瑞典的替補,其余5場比賽浦瑋成為鐵打不動的主力,對陣俄羅斯的遠射更是幫助球隊挺進半決賽。
不幸的是,決賽中,勝利女神不再眷顧鏗鏘玫瑰。
戰至點球大戰,倒在最后一秒,浦瑋和她的姐妹們與世界冠軍失之交臂。
“一輩子的遺憾。”浦瑋至今難以忘懷,“距離最高領獎臺,那么近,卻又好遠。”
邁入新世紀,就當國人以為中國女足會迎來一個盛世光年,再攀高峰之時。中國女足開始從頂峰滑落,一度無緣世界杯與奧運會。那時,浦瑋身在隊中,三進三出,看到了一些問題,但卻無法改變。
退役后,她以青訓教練的身份重新審視這段至暗時刻,才明白了老女足的不易。
二、綻放之前
“自己換位思考后,我覺得是基礎性的建設沒做好。”
從2018年開始接觸青訓,浦瑋先后擔任過上海足協U11男子精英梯隊和上海大學高水平女足隊的主教練。
這5年來,浦瑋發現中國女足與世界頂尖強隊拉開差距,不單單是其他國家重視了,照搬成熟的男足體系那么簡單。更關鍵是中國足球的師資力量、父母態度與選材模式這三方面的問題。
浦瑋以個人的經歷做參考。“以我為例,從少年隊、青年隊再到國家隊,一路執教我們的都是退役下來的教練。他們有專業運動員的背景,對足球的理解更深。”
如今,在足改方案發布后,校園足球的普及力度是加大了,校園里,球場上,參與足球的人數增加了。在此基礎上,各年齡段對優秀教練的需求量在變大。
“在這種趨勢下,優秀師資力量的增長遠遠趕不上普及的人數。我看到不少教練就是普通的足球愛好者,有著一腔熱血,滿懷熱情去帶隊,但可能某些更專業的東西就會觸及到知識盲區,無法傳授給球員了。”
“比如什么場景下需要運用哪種技術,困境之下的比賽需要如何去調節心理,領先要如何不亢,落后要如何不卑,這些較為細節的場景化教學。如果教練員沒有清晰且準確的認知,孩子哪能融會貫通進一步地成長呢?”
如果把足球少年比作含苞待放的玫瑰,此時若沒有熟知鮮花屬性的種植者來應對各種復雜環境下的栽培。花圃里的玫瑰怎能順利開花,又哪來的百花齊放呢?
2019年,FIFA發布了《女足調查報告》,各國注冊教練人數對比中,美國172070人,英格蘭65421人,中國56551人。如果從教練注冊人數來看,中國與英格蘭似乎差距不大,但考慮到中國足協還有其他國家沒有的E級教練證,教練員的門檻要更低,在同等級別的統計下,恐怕中國優秀的教練員會更少。
擁有更多的足球種子值得高興,但在貧瘠的中國足球土壤,要想讓她們順利破土而出,需要更多專業的耕耘者。
除了缺少足夠多的好教練,父母對待足球的心態會左右孩子的成長,無形之中的壓力也會造成不利影響。
在U11帶隊的時候,浦瑋切身感受到了中國家長對子女望子成龍的迫切心情。
“許多父母讓孩子來學足球,就是下了心要走職業的道路。他們的心態就是對你的投入必須要有回報,這種很普遍。”
“我的想法是可以讓孩子多嘗試幾項體育運動,父母充當孩子的引導者,而不是決策者。在孩子擁有獨立意識之后,把最終的選擇權還給他們。”
今年,某中超隊U17隊伍有個孩子落選集訓名單。該家長立馬電話到處求助熟悉的教練,詢問這樣的情況要如何解決,是否需要有所表示,以此為孩子的未來鋪平道路。
當然,浦瑋聊得最多的話題還是選材。無論男女足,下至少年隊,上至國家隊,都永遠逃不過一個話題——成績。
為了追求冠軍,那些發育早,身體素質好的苗子,都會成為各級梯隊和青訓教練的首選。“這些目前身體占優的孩子,可能未來就不占優了。”
在浦瑋看來,搞青訓應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階梯性的遞進,而不是為了眼前的小利,放棄了未來,否則就過于功利了。
素有女徐根寶之稱,曾培養出張穎、季婷、唐佳麗、趙麗娜等國腳的上海教練錢惠深有感觸。
在2020年與錢教練的對話中,她想起了昔日的一個學生:“當年訓練的時候,這個孩子的身體素質是那批隊員里最好的。但一旦踢比賽,她永遠慢半拍,膽怯害怕,不敢向前。我多次鼓勵她勇敢一些,但真的改不了,后來真的沒踢出來,只能選擇繼續學業,如今已經大學畢業了。”
三、西學東漸
為了彌補與歐美強隊的差距,從2021年開始,先后已有多達14名女足球員走出國門,遍及三大洲十個國家。
巧合的是,在20多年前的世界杯之后,巔峰中國女足也有過類似的集體留洋,浦瑋就是其中之一,她加盟了華盛頓自由隊。
對比現在不到3成的球員能在五大聯賽和美國留洋,當時老女足有多達10名國腳都前往了代表最高水平聯賽的美國職業大聯盟。轉會前,她們都能收到不少的邀約。
“我們那會的留洋基本是雙向的,別人可以來選擇我們,我們可以挑選俱樂部。”浦瑋說道。美國俱樂部的眼光沒有錯,留美后許多人都能站穩腳跟,坐穩主力位置。
毫無疑問,實力是決定性的因素。
然而,之后幾屆大賽的慘淡卻給這次留洋的意義打上了問號?
2003的世界杯,中國女足止步8強。2004年奧運會,中國女足小組未能出線。
留洋真的流于形式了?
作為親歷者的浦瑋,回憶了當時的情景,表示并非如此:“一個是留洋后許多球員都快退役了,留給她們施展的時間不夠,恰逢女足處在新老交替的時候。”
2002年底,留美歸來的劉愛玲宣布退役。2003年,孫雯同樣宣布退役。
“其次當時有關部門對老隊員的重視程度不如現在。老隊員退了就退了,后續對她們的轉型、再就業沒有做好,留洋所學的東西沒能好好地利用起來。”
這段過去的經歷,放在當下仍然有現實的意義。
那么,留洋的價值究竟是什么?
“留洋應該是為了自己(提高),然后才有團隊的進步。希望有機會的年輕球員可以多走出去,去哪里都行,哪怕無法一下子抵達心之所想的目的地。”這是浦瑋的答案。
在職業足球的金字塔上,站上頂端,進入國家隊的都是鳳毛麟角。
不妨把自己的愿望設定為旅途終點,把留洋當作前行的交通工具。有的人選擇步行,有的人選擇騎行,有的人選擇飛行。每個人選擇的平臺與球隊會影響后續的方向與距離,最終抵達的時間或早或晚。
不要因為別人到得早就改變自己的節奏,先去選擇適合自己的路,然后去熱愛所選擇的路。
至于后續球迷所關注的中國女足的大賽成績,鏗鏘玫瑰何時再登最高舞臺,其實應該是每個個體進步后水到渠成的結果。單靠一個王霜、唐佳麗改變不了,一群人才可以。
所以,請給中國女足多點時間。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