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上海正秉承“全域公園、無界融合”理念,推進“公園城市”開放共享。如何讓公園既適老也適幼?上海的綠化市容部門動足了腦筋。記者25日了解到,目前,上海16個區、45個公園與多所高校等正攜手開展“公園+”活動,積極推進拓展公園主題功能。
據上海市綠化市容局方面介紹,此間公園積極推動“公園+體育、文化、音樂、藝術、戲曲等”多元發展模式。如今,以黃浦區“環復興公園藝術季”、靜安與上戲“公共文化校地共建基地”、上海古猗園非遺主題公園打造等為特色的公園主題功能拓展已形成長效機制,在為游客提供視覺盛宴的同時不斷豐富著公園的內涵與品質。黃浦區開展“公園+體育”通過多功能復合為公園賦能,使健身與游園融合,推動城市與公園無界融合;奉賢區充分發揮上海之魚公園群的優勢,植入BULU自然學校等實現“公園+教育”的拓展延伸,迄今已開展100組親子研學活動……
記者當日走進位于上海市中心、具有百年歷史法式園林風格的復興公園,這里綠草茵茵、枝葉繁茂。已經啟動的“2023環復興公園公共藝術青年設計大賽”吸引了眾多年輕設計師關注、市民園藝中心即將開展,公共空間座椅認養、INS樂園正在被打造為電競空間。
黃浦區綠化管理所突出公園綠地的主題特色并進行功能拓展,開展“公園+科普”。(黃浦區綠化管理所供圖)黃浦區綠化管理所公園管理科科長臧軍接受采訪時介紹,該區正探索“公園+綜合”,實現多種文化融合。比如復興公園,在突出公園綠地的主題特色的同時,通過與多種功能復合,實現功能拓展,更好地滿足不同群體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臧軍透露,該區綠化管理部門計劃與區體育局進一步合作,在現有的“綠道+步道”“健身+科普”的基礎上,引入兒童健身設施,讓公園的游憩環境既適老也適幼;結合“量子體育復興廣場電競中心”項目完工,讓“復興公園+競技體育”實現與思南公館“書香文化”相融合、與電競賽事“體育文化”相結合、與百年淮海路的“商業特色”相呼應,讓民眾在書香、花香、咖啡香中獲得更舒適、更生態的游憩空間。
“2021年環復興公園公共藝術設計大賽”的部分獲獎作品已成為城市街區、公園的一部分。(黃浦區綠化管理所供圖)黃浦區有著復興路、思南路、淮海路等歷史風貌保護街區,復興公園周邊區域有百余處知名紅色遺址、名人故居,具有獨特的人文魅力。該區率先成立“公園城市建設聯盟藝術中心”,推動公園生態與城市生活的全面開放融合,推動“公園+藝術”實踐創新,通過“景觀+藝術”的形式,打造更多特色鮮明、功能融合的高品質生態空間。
公共藝術是跨界融合的產物,在城市中,通過雕塑、園林藝術、建筑裝飾、環境設計等多元化表現形式介入城市空間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是“接地氣”的藝術。在復興公園,記者看到了特別的椅子——“斐茗椅”。據了解,“斐”指coffee咖啡,“茗”指中國茶,半黑半金,一邊是中式扶手,一邊是西式扶手,中西合璧。據悉,座椅的創意源自于“2021年環復興公園公共藝術設計大賽”。 此前大賽的部分獲獎作品已在城市公園、街區落地。
“斐茗椅”,“斐”指coffee咖啡,“茗”指中國茶,半黑半金,一邊是中式扶手,一邊是西式扶手,中西合璧。(黃浦區綠化管理所供圖)上海市黃浦區綠化管理所方面透露,目前,黃浦區正在以建設“市民園藝中心”為主要途徑,向民眾推廣新的生活方式。此外,黃浦區將通過打造風格多樣的口袋公園,以公園+科普和公園+藝術的形式呈現更多的故事。據透露,2023年下半年,上海市黃浦區綠化管理所將與當代藝術館合作,結合主題藝術展打造“藝術家花園”系列;同時,和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及影視學院等合作,深入推進各類藝術活動及展覽,豐富園藝大講堂的內容。
在靜安雕塑公園,記者了解到,該園正在為第七屆靜安國際雕塑展做準備,展品很快就會入園安裝。據悉,今年將引入聲光電,通過行為藝術、張貼手繪等形式拓展雕塑的表現方式。據透露,今年的靜安國際雕塑展除了設立主展區,還有9個衍生點位,覆蓋菜場、居住區、商業區、學校門口等,希望吸引讓更多民眾獲得藝術享受。(完)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