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青藏門戶”青海海東:文化及生態游厚積薄發
作者 張添福 潘雨潔
(資料圖片)
素有“青藏門戶”之稱的青海省海東市,位于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交界地帶,是黃河流域河湟文化的發祥地、核心區和承載區之一。
近日,記者走訪海東市多個區縣,感知這座“中國文旅融合示范城市”的魅力。
圖為民眾在青海省海東市互助縣油嘴灣體驗鄉村游。油嘴灣:名不見經傳村落成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
聯合老支書、老黨員甚至發小等13人,2016年,任臣義返鄉創業,在家鄉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麻吉村建設游客服務中心、觀光木棧道、旅游公測等基礎服務設施,開始打造油嘴灣生態文化景區。
2017年7月建成時,雖然小打小鬧,但短短四十多天時間,接待游客六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20萬元。“發展效果很好,油嘴灣一下子成為互助縣鄉村旅游的熱點,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任臣義說。
“其實,那時候進入麻吉村的巷道,可以用臟亂差來形容。”任臣義對參加全國主流媒體青海海東行暨“鄉村振興看海東”采訪活動的媒體記者介紹,“村莊面貌很落后,村子在全縣上百個村落里特點不明顯,既沒有名山大川,也沒有特色資源,我們起步也很艱難。”
圖為海東市互助縣油嘴灣的民宿。此時正值脫貧攻堅關鍵期,至2018年,政府累計配套資金千萬元,實施村里污水管網建設、村莊風貌打造、23戶農家樂的提檔升級、村道柏油路面建設……麻吉村先后被評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全國森林鄉村”,成為青海省五星級鄉村文化旅游接待點。
“村民利用閑置資源和手藝自行經營鄉村小吃攤點,20多戶村民在家里經營農家樂,我們也在打造高端民宿和體驗游樂項目……”任臣義說,通過油嘴灣,直接帶動村民300多人從事鄉村旅游,間接帶動村民達500多人。
發展紅利讓村民共享,任臣義說,通過油嘴灣,村里實現荒山荒坡變成資產,村民資金變成股金,村民也變成產業的股東。
2023年,油嘴灣取消門票限制,擺脫對門票經濟的依賴。任臣義說,將重點補充和提升內部消費項目,打造敞開式鄉村旅游景區,成為游客想來就來的鄉村旅游目的地。
圖為航拍海東市互助縣油嘴灣。目前,海東市為加快發展鄉村旅游,已建成一批旅游景區、賓館飯店、旅游集散中心、鄉村文化旅游接待點、自駕車營地等配套設施,建成五星級鄉村文化旅游接待點3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7個、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39個。
記者從青海省海東市文體旅游廣電局獲悉,自2013年海東市撤地設市的十年,當地牢牢牽住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這一牛鼻子,精心布局“一圈三線百點”生態旅游發展空間,海東“一圈三線”全域旅游總格局基本形成。依托現有交通路網,做優做大河湟民俗文化深度體驗旅游圈以及鄉村生態暨沿大通河旅游線、鄉村人文暨沿湟水河旅游線、黃河文化旅游風情線。
圖為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的平安驛·河湟民俗文化體驗地。平安驛:河湟民俗文化“大觀園”
手工藝品坊、文創商店、茶樓、戲院、寺廟、戲樓、作坊、農家院……雖然不是節假日,但記者實地走訪青海省海東市的平安驛·河湟民俗文化體驗地時,客流量不容小覷。
平安驛是河湟民俗文化主題園區,是青海省級旅游度假區和省級特色步行街。此間以祈福文化、驛站文化為靈魂,以大眾創業、三產融合、本地農產品加工為特色,通過深度挖掘項目地的歷史、建筑、飲食、傳統工藝、傳統演藝等文化,打造集生態、文化、旅游、休閑、養生、度假為一體的,具有傳統文化風貌和地域特色屬性的旅游綜合服務展示區。
今年春節期間,平安驛·河湟民俗文化體驗地15天共接待游客50萬人次,而在五一假期,此地舉辦電音節,五天吸引30萬人次的游客。
“我們這里被譽為‘行走的博物館’。”平安驛·河湟民俗文化體驗地相關部門負責人唐旭天介紹,在此,可以品嘗河湟特色小吃,領略各民族的建筑風格,觀賞非遺演藝,購買非遺產品。
如今,平安驛·河湟民俗文化體驗地擁有商戶183家。唐旭天說,“我們沒有重復烹調同一種小吃的商戶,招商時幾家一同比拼,只選最好的一家。”
唐旭天介紹,干板魚是當地特色小吃,頂峰時期,平安驛·河湟民俗文化體驗地油炸干板魚的商戶,年營業額超過300萬元,而一家酸奶店,在旅游旺季銷售上千碗酸奶不成問題。
走進平安驛·河湟民俗文化體驗地十三家作坊中的辣椒作坊,香辣味道撲鼻而來。唐旭天說,“我們用傳統石磨碾磨青海和陜西的辣椒,再根據來客的需求摻配,既能保證辣味,又不失香味。”
圖為平安驛·河湟民俗文化體驗地。而在醋、面、油、豆腐、酸奶等作坊,設置“前店后場”,即游客在前店可以挑選商品,在后場可以參觀加工流程。
“抓住一個人的心,就要抓住一個人的胃。”唐旭天說,旅游的六要素是吃、住、行、游、購、娛,“吃”排在首位,“所以我們希望省內外游客到了這里,嘴里有嚼的,眼里有看的,耳里有聽的,走的時候有拎的。”
平安驛·河湟民俗文化體驗地、互助縣威遠鎮、樂都鳳山新城、循化撒拉爾故里、街子鎮歷史文化名城、民和官亭鎮……據悉,海東市諸多特色小鎮建設以河湟文化為引領,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為雙引擎,通過構建三產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成為“農業+旅游、新型城鎮化建設、精準扶貧”的典型項目和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平臺。
青海省海東市文體旅游廣電局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十年來,當地持續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高端價值鏈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2022年三產增加值達255.06億元,是2013年的2.28倍。特別是當地推動文旅產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12.5%,并獲得“中國文旅融合示范城市”榮譽稱號。(完)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