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諾提供就業機會,學費還能分期支付 如此“好事”其實暗藏陷阱
“培訓貸”卷走的錢還能追回嗎
(資料圖片)
每月還貸637.5元,12期,總計7650元,是林曉婭(化名)參加線上韓語培訓班的學費。當初,在試聽了一節直播課后,林曉婭在培訓機構老師的引導下,一步步辦理了學費分期付款。
很快,因為發現課程并非承諾中的直播課,林曉婭決定取消課程,但她發現自己已為此背上了貸款。
林曉婭懷疑自己掉入了“培訓貸”陷阱。
所謂“培訓貸”陷阱,是指一些不良培訓機構以提供兼職與就業機會等承諾,誘導學生在網絡貸款平臺進行借貸支付培訓費。但課程開始后,學生并未得到機構承諾的兼職或就業機會,也未能掌握一門技能,卻面臨退費困難和高利貸風險。今年5月底,教育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發布過2023年第1號預警:警惕“培訓貸”陷阱。
學生為何會一步步成為不良培訓機構的刀下“韭菜”?投訴維權的難點在哪里?有關部門該如何加強監管?
想退費時
4462.5元只能退0.29元
去年6月,從云南一所高校畢業后,林曉婭計劃到韓國留學,“聽說在國外學習語言的花費比國內貴,我打算先在國內學習韓語。”
林曉婭在一個社交平臺上搜索“韓語學習”關鍵詞,搜索到一個韓語培訓機構的賬號,她被“免費提供資料”等字眼吸引,關注了該賬號。
私信交流一番后,運營該賬號的機構老師向林曉婭推薦起韓語培訓班,并邀請她試聽一節直播課。林曉婭向記者回憶說,這節直播課上,韓語老師積極和她互動,還多次提到她喜歡的韓國明星。
初體驗很棒,更美的是機構老師的承諾:“韓語初級證書拿到后,就可以來我們機構工作”,“培訓費輕輕松松就可以賺回來”,“成為機構職工,后續的培訓考級都可以免費”……
談到學費支付,林曉婭表示自己畢業沒多久,需要和家長商量。機構老師馬上提出“可以申請分期付款,還有優惠”。
“提供就業機會,學費可以分期,感覺天上掉下了餡餅。”林曉婭心動了。
在林曉婭提供給記者的聊天記錄中,該老師發來一個小程序碼,并向她介紹了掃碼辦理分期交費的過程。最后,林曉婭選擇了12期分期,并和該機構簽訂了《韓語高級課程合同》。
“上了幾節課后,我發現不對勁,所謂的‘高級課程’全是錄播課,根本沒有試聽的直播課那種效果。”一共262節課,林曉婭上了13節課便向機構提出解除培訓合同,要求退回學費和取消分期付款。對方表示,已經繳納的4462.5元只能退回0.29元,另外,取消分期需要林曉婭自己對接網絡借貸平臺。
林曉婭這才知道,所謂的學費分期,其實是向網絡借貸平臺貸款支付學費后分期償還。一方面,她希望從培訓機構要回已付的錢;另一方面,她又擔心,不按培訓機構的要求來清算的話,會導致無法取消分期貸款,從而影響個人征信。
林曉婭已向全國12315平臺和黑貓消費者投訴平臺提交投訴,目前正在等待受理。
記者在黑貓消費者投訴平臺檢索發現,目前針對“培訓貸”的相關投訴超過18000條。
上當后維權難
有人告到法院因證據不足敗訴
“網貸行業在飛速發展的同時,存在辦理貸款業務門檻低、身份審核形同虛設、風險提示不充分的漏洞,一些機構開始鉆法律空子,通過‘培訓貸’套路涉世未深的學生,達到斂財的目的。”浙江財經大學法學院民商法系主任嚴城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據報道,某公司以求職者剛畢業無工作經驗、需參加培訓及參加培訓后安排高薪職位為由,誘騙多名求職者以貸款方式每人繳納培訓費用19800元,培訓結束后卻沒有提供實際崗位,有多名受害者報案,涉案金額超過兩百萬元。
更多的受害者在網上曬出自己的經歷,希望能維權成功。
但記者發現,僅有少數受害者要回部分學費及取消分期付款,多數懸而未決。有的涉事機構甚至“理直氣壯”地表示,培訓就會產生費用,借款也是自愿行為,如果學員不滿意,可以通過法律途徑解決。但有學員告到法院后,卻因證據不足而敗訴。
今年2月,中國消費者協會公布了《2022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其中就提到學員被誘導辦理培訓貸后退費難等問題。
嚴城認為,從法律層面看,學員作為成年人,在簽約時屬于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與培訓機構、借貸平臺簽訂的合同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需要界定其中存在民事欺詐甚至刑事詐騙,存在一定難度。
一位業內人士也表示,在受害者高投訴率的背景下,機構的手段在不斷升級,比如聲稱學員只要參加了培訓,就已享受服務。很多機構會留存學生視頻、照片等上課信息,導致后期學員想維權時非常被動。
錢江晚報 記者 趙璐潔
關鍵詞: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