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20日在京開幕 主辦方供圖
文/汪俐辰
(資料圖)
近年來,國際貿易的內容、形式和格局發生著巨大變化。當前,國際貿易正面臨著怎樣的機遇與挑戰?中國在外貿轉型中又面臨著哪些問題?
2023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20日至21日在北京舉行,多位專家學者對此展開探討。
全球貿易增長正在恢復
世界貿易組織(WTO)副總干事張向晨稱,從WTO發布的全球貿易展望來看,貿易增長正在恢復,但還未達到疫情前的水平,影響全球貿易的各項風險依然存在,但相對此前在逐漸減弱。
張向晨提到的風險包括地緣政治沖突、糧食安全、債務水平、貨幣政策收緊可能帶來的金融不穩定等。
他進一步稱,在上述風險因素當中,全球糧食安全是國際貿易領域面臨的最大關注點。盡管全球糧食安全比前一段時間也相對有所減弱,但在未來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很多的發展中國家,特別是糧食進口國都面臨著很大的糧食安全挑戰。
張向晨還指出,在經歷了三年新冠疫情后,服務業正在快速恢復,特別是跨境旅游業,這樣的恢復勢頭仍將繼續。而服務業中的計算機服務業是過去十年增長最快的行業,這一態勢將來也會保持。
國際貿易的機遇與挑戰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認為,維護和平發展的國際大環境對于穩住外資非常關鍵。
他指出,今年前四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占比52.9%,外商投資企業占比跌破三分之一,意味著外資在外遷。“很多地方的制造業外資增量主要靠再投資,從這個角度來講,僅僅改善投資環境、營商環境是不夠的,怎樣維護和平發展的國際大環境非常關鍵。”
張燕生認為,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和IPEF(印太經濟框架)之間的競爭和博弈,本質上是區域自由貿易和價值觀貿易之間的競爭。
張燕生形容這是一場“拔河”。“少數要脫鉤的極端分子希望去中國化,還有廣大愿意合作的大多數希望增強和我們的經濟貿易合作。”如果少數極端分子成功把亞太引向沖突對抗的陷阱,RCEP這個最大的自由貿區,最有活力的地區利益就會受損。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院長、教授屠新泉認為,當前國際貿易面臨的最大挑戰,毫無疑問是中美之間日益激化的戰略博弈,尤其美國越來越多地從國家安全的視角,而不是商業利益來看待中美經貿關系。
“基本的安全共識是開展自由貿易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屠新泉說,如果彼此之間沒有相互信任,將很難開展自由貿易。所以,中美之間的問題確實不是單純商業利益的沖突,而是大國的戰略競爭。
全球化歷程與國家安全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徐奇淵指出,當前之所以如此重視國家安全,或許與全球化經歷的幾個階段有關。
他認為,全球化過去大致經過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的全球化可以概括為只是跨境的消費;第二個階段的全球化體現在跨境生產、資本的流動;第三個的全球化發生于本世紀初以來,更重要的是跨境信息和數據的流動。
他進一步說,在跨境消費的背景下,連接是比較容易把握的。如果發生國與國之間的關稅沖突,WTO可以發揮作用。但到跨境生產的階段,WTO已經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與此同時,在WTO自身改革還沒有跟得上的情況下,全球化又往前大大地邁進了一步,來到了數字信息和數據的跨境全球流動,這時候WTO還沒有補完前面第二個階段的課。
徐奇淵表示,在此背景下,國與國之間信任的程度又在減少。
要克服或者減緩這種安全困境對全球貿易的影響,屠新泉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大力推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尋求并擴大與世界各國的共性,不要過多地強調自己的特色。
第二,堅持對外開放,努力擴大中國與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個國家的經貿合作的基礎。美國要脫鉤,我們要掛鉤。
第三,高舉維護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大旗。目前的WTO規則對中國有利,中國要以自身的實際行動遵守規則,捍衛WTO。
未來國際貿易的形勢
張向晨指出,未來國際貿易的形勢將是數字化的、綠色的、包容性的。
“數字化已經成了影響國際貿易的一個主要的技術因素。”他認為,過去的技術改革是機械的、電子的,而現在是數字技術。數字技術正在對整個經濟和社會產生重大影響,數字化已經在改變傳統的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方式,創造出很多新的產品和新的交易方式。
“除了技術以外,環境的問題影響也越來越大。氣候變化正在改變著經濟和貿易。”張向晨認為,貿易會對各國應對氣候變化起到積極作用。
談及未來國際貿易形勢的包容性,張向晨提到中小企業女性賦權,女性在未來的貿易當中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數字平臺有包容性、門檻低、交易成本低的特點,較有利于中小企業的發展。”他指出,對于女性來說,利用數字化平臺也可以獲得就業和創造收入的機會。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