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蔚”然“陳”風化民心——追憶因公犧牲民警陳蔚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作者 郭其鈺 鮑夢妮
開膠的皮鞋、印有泥漬的警服、寫滿記錄的筆記本……陳蔚離去一百多天后,他的辦公室和寢室依舊保持原樣,仿佛同事和家人再呼喚一聲他的名字,熟悉的回應又會在耳畔響起。
陳蔚生前系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分水中隊民警。2022年11月9日凌晨,陳蔚在工作期間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不幸犧牲,留下僅8個月大的孩子。
“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陳蔚銘記著父親這句教誨,用心對待熱愛的事業。
從小受父親影響,陳蔚立志“要么參軍,保家衛國;要么從警,除暴安良”。2011年,陳蔚如愿參軍入伍,后來又從警進入公安隊伍。從“橄欖綠”到“藏藍青”,他實現了兒時的夢想。
陳蔚生前在學校上課。 桐廬公安 供圖2016年,陳蔚在桐廬縣交警大隊橫村中隊實習時,與桐廬縣交警大隊分水中隊中隊長朱國昌第一次有了交集。聽說新來的實習生家境優越,朱國昌斷言“小伙子不會在農村長待”。
沒想到,2019年兩人又一同共事,在分水鎮扎下了根。這一次,朱國昌對陳蔚的評價是“肯鉆研、愛學習”。
分水交警中隊管轄四個鄉鎮,轄區人口十多萬人,轄區面積776平方公里,整個中隊卻只有6名民警,工作壓力可想而知。如何提高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識,是大家的工作重心。
陳蔚發現,村里的老年人喜歡刷短視頻打發時間,受此啟發,他便聯合同事、戰友邀請當地居民參演、制作《陳蔚說交通》系列短視頻。由于平時忙于出警,陳蔚只能犧牲午休、下班等空余時間寫臺詞、磨腳本、拍視頻。
視頻發出來,當地群眾看到的都是身邊熟人、真人真事,都樂于互相轉發,也在寓教于樂中增強了交通安全意識。
坐落于208省道旁的桐廬縣東溪小學是當地一所民工子弟學校,500多名學生來自全國17個省市。大貨車經過頻繁、部分學生語言交流不暢……東溪小學在確保交通安全方面挑戰不少。
陳蔚生前在執勤。 桐廬公安 供圖從何處入手?秉持著“老人聽孩子的,孩子聽老師的”邏輯,陳蔚每學期至少到學校宣講一次,“從娃娃抓起”倒逼提升大人的交通安全意識。
“說起陳蔚是誰,學生們可能不知道。但是一提起‘胖胖的、戴頭盔的、經常來做實驗的警察叔叔’,孩子們都認識。”東溪小學校長張慧明說。
“回不了家的男人”,這是陳蔚的妻子從談戀愛起對他的評價。她還記得第一次和陳蔚回家見家長,本是人生中重要的時刻,但在路上偶遇兩車刮擦。
正當車主爭吵激烈、幾欲動手之際,身著便服的陳蔚沖上前制止,并初步判定雙方責任、指揮挪車、疏導交通。直到交警趕來完成交接后,他才放心帶著女友踏上歸程。
“他是一個愛‘多管閑事’的人,有時穿著便服看到別人騎車沒戴頭盔,他也要‘犯職業病’去說人家,經常會受到別人的白眼?!标愇灯拮诱f。
其實陳蔚一直明白,這些年對家人虧欠太多。女兒出生時陳蔚在醫院陪護,有一次護士照例收折疊躺椅,卻怎么也叫不醒勞累的陳蔚?!斑@樣是叫不醒他的,打個電話他就醒了?!闭f完陳蔚妻子打了一個電話,果然鈴聲一響,陳蔚立刻就跳了起來。
遺憾的是,陳蔚沒有等到年幼的孩子叫一聲“爸爸”。
去年,在黨的二十大安保任務中陳蔚榮立個人三等功。但他心里始終想離父親曾經的二等功更近一步。如今,他用生命續寫了榮光。(完)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