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硅谷銀行破產,“危機”再現的前兆?
作者 趙偉 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資料圖)
美國硅谷銀行經歷了什么?簡單來說,疫情“大放水”期間,硅谷銀行采取了激進的投資策略,受益于寬松的流動性,硅谷銀行資產負債表快速擴張。然而美聯儲激進加息,無風險利率上行,不利于長久期資產,硅谷銀行賬面出現大量浮虧,風險開始逐步積累。此后,隨著客戶存款快速流失疊加流動性資產的不足,硅谷銀行被迫拋售美債兌現浮虧,而硅谷銀行認虧進一步加劇市場擔憂,最終引發導致其破產的“致命”擠兌。
硅谷銀行的破產,會否引發系統性風險?會帶來下一次“雷曼危機”嗎?
會引發系統性風險嗎?
硅谷銀行規模小、同業少,直接溢出效應遠低于雷曼兄弟銀行;同時其拋售的底層資產無根本性問題,拋售底層資產-底層資產暴跌-其他銀行風險暴露的鏈條不會成立。一方面,硅谷銀行雖為美國資產規模第16大銀行,但其體量遠低于雷曼兄弟銀行。另一方面,當下硅谷銀行底層資產美債、MBS(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相對健康,無底層資產拋售恐慌下的風險蔓延之虞。
此外,從CDS(信用違約掉期)利差、金融條件、貨幣市場流動性、貨幣市場利率等角度來看,當下美國金融市場環境仍較為穩定,暫無“流動性沖擊”向“流動性風險”演化之憂。
2008年以來,隨著對金融機構監管的趨嚴、《巴塞爾協議III》的推進,美國商業銀行一級資本充足率明顯抬升。與此同時,有了應對前期危機的經驗,美聯儲創設了大量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可以將流動性直接滴灌到系統性風險積累較高的市場。豐富的工具應對下,系統性風險集中爆發概率有所下降。
會倒逼美國貨幣政策調整嗎?
硅谷銀行事件爆發后,市場避險情緒明顯升溫;疊加失業率回升的影響,市場已在定價貨幣政策的轉向。
當下,美國銀行業爆發系統性風險的概率較低,或有風險存在的中小銀行規模占比低、高存款保險覆蓋下傳染性有限;硅谷銀行破產風波倒逼美聯儲“政策轉向”的可能性不高。結合上世紀80年代“儲貸危機”期間美聯儲大幅加息的經驗來看,本輪美聯儲貨幣政策就此轉向的概率不大。
硅谷銀行破產事件或進一步加劇市場對聯邦基金利率定價的波動性。硅谷銀行破產后,市場開始討論,美聯儲是否會暫停,或停止加息。2022年全年,美聯儲只需要關注通脹目標,2023年,美聯儲更需要在最大就業、穩定物價和金融風險三者之間取得平衡,難度更大。目前,10年-2年美債期限利差位于歷史高分位區間。1月PCE(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通脹超預期反彈。如果通脹繼續保持粘性,期限結構倒掛程度或進一步加深。
市場發生超調了嗎?
當地時間3月9日,硅谷銀行風險爆發后,美股大幅調整;避險情緒影響下,全球風險資產普遍調整,A股、港股次日大跌。硅谷銀行事件中暴露的銀行業賬面“浮虧”問題、科技企業現金流“枯竭”問題,本質上都是美股盈利風險的逐步顯現。美股“殺盈利”階段或提前到來。
向后看,勞動力供求緊張推升人力成本、前期商品價格高位補庫推升生產成本、發行利率飆升推高融資成本,“殺盈利”的壓力或將顯現。歷史上,美國經濟衰退期“殺盈利”往往在事件沖擊后加速,例如2001年EMC裁員潮、2008年貝爾斯登事件。此次事件暴露的風險,或成“殺盈利”導火索。
對A股而言,硅谷破產事件短期情緒沖擊已過。從基本面來看,“非經濟因素”干擾顯著減弱,政治新起點下,穩增長政策的“累積效應”或將顯現,驅動中國經濟的復蘇,中美經濟周期的再度分化,或支撐A股擺脫美股下跌的影響;從情緒沖擊來看,當下A股市盈率處于28.6%的歷史分位數,結合歷史經驗,低估值下的情緒沖擊或相對有限;從資金面來看,2023年中國經濟或維持5%左右的增速,權益資產估值也相對合理,對海外資金吸引力明顯增強。(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