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朝良 李茜)三明市是福建省最早探索實施河長制工作的地市,地處閩江上游的三明市,是福建省重要的生態屏障。3月7日,“三明市河長制辦公室政協委員工作站”成立,進一步吹響“委員河長”巡河督河,同心共守綠水青山的號角。
“沙溪河的水質如何、岸邊環境如何,直接體現了三明生態及環境治理效果,廣大市民十分關注。”林建忠是三明市政協委員,自被選聘為“委員河長”以來,他踐行“腳底板工作法”,只要沒出差,就會抽空去河邊走走。把1萬多步的行走當成健身鍛煉,把每次1小時的河道巡查當作欣賞風景。他說,巡河問水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天巡過,心里才踏實。
(相關資料圖)
2020年8月以來,三明市在全省率先選聘政協委員擔任“委員河長”,積極拓展政協民主監督和委員聯系界別群眾的新載體。2022年2月,經過新一輪“委員河長”選聘工作,三明市“委員河長”人數由115人增至205人,由市縣兩級政協委員增至省市縣三級政協委員。“委員河長”隊伍進一步壯大,為持續深化河湖長制監督工作提供了堅強的隊伍保障。去年以來,全市“委員河長”共開展巡河1.29萬人次,反映各類問題1435件,已解決1056件。
沙溪發源于武夷山,流經三明市,到沙溪口與富屯溪匯合。東溪是沙溪在沙縣區境內的最大支流,東溪水生態綜合體規劃是國內首個水生態綜合體規劃。
2022年以來,三元區政協、沙縣區政協組織開展“委員河長”跨區域聯合巡河活動。“委員河長”沙溪周邊居民和企業征求意見,并就進一步加強河湖保護提出意見建議。
泰寧縣聯合建寧縣政協促進閩江源金溪流域水環境改善;永安市政協、清流縣政協攜手改善九龍溪流域水環境……“委員河長”聯合治水的舉措,正在三明市各縣(市、區)落地開花。
“‘委員河長’跨流域聯合巡河加強了上下游之間的河湖管理,是一項有益探索。”三明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說,三明市將在全市范圍積極推廣,組織各縣(市、區)政協開展聯動巡河活動,共同協商治理工作,拉開新一輪“委員河長”的履職序幕。
在市級選聘“委員河長”的基礎上,各縣(市、區)政協還選聘縣級“委員河長”共175名,打通了聯動渠道,進一步充實“委員河長”工作力量。市河長辦還依托巡河App(應用程序),搭建起“委員河長”高效履職平臺,實現“問題(建議)上報—中心分辦—部門處置—河長評價”的閉環運行機制,充分調動部門協同積極性,推動相關問題及時解決,形成上下游聯巡共督、協同共治、互惠共享的工作新格局。
“河里垃圾沒了,水變清了,小時候的桃源溪又回來了!”大田縣桃源鎮桃新村村民陳月珠,切身感受到了身邊的河流在發生變化。
2022年,三明市主要流域國省控斷面水質達標率98.2%,其中,優質水比例為90.9%,同比提高9.1個百分點;小流域水質達標率100%,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優質水比例90%。小流域考核斷面水質位列全省第一。
“委員河長”助力河湖長制的工作效果如何?民眾的語言和變化的數據給出了答案。
三明市以“委員河長”為抓手,打造百姓獲得感強、社會認可度高的河湖治理樣板。2022年2月,“委員河長”工作入選2016年以來三明市改革創新特別貢獻獎名單,成為把政協制度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的創新實踐和生動案例。11月,三明市政協在全國基層河湖保護監管能力線上培訓班作了“委員河長”工作經驗交流。
目前,三明市正在圍繞“委員河長”的履職要求、責任義務、進退機制等方面,申報制定福建省地方標準《政協“委員河長”民主監督規范》,確保“委員河長”工作分工更明確、行動更堅決、巡河更精準、護河更全面。(完)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