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來,北京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布局逐步完善,形成以軌道為骨干、公交為支撐的公共交通服務體系。市民出行以公共交通為主,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達74.0%,出行結構正在不斷優化,尤其是自行車逐步回歸,綠色出行方式掀熱潮。
今天,記者從北京市交通委了解到,自2002年以來,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每年都會發布北京交通發展年報,全方位呈現北京交通的變化及運行情況。2022年是交通發展年報第20周年,報告呈現了北京交通20年的變化情況。
公共交通為主、自行車慢行回歸
(資料圖)
20年來,北京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布局逐步完善,形成以軌道為骨干、公交為支撐的公共交通服務體系。2000年,中心城區主要通勤交通方式為自行車、公交和小汽車,自行車出行占比達38.5%。20年來,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居住空間逐步分散,中心城區通勤交通方式發生了結構性轉變。
市民出行以公共交通為主,在通勤方式選擇上占比約40%。隨著軌道交通覆蓋區域愈來愈廣,地鐵出行比例大幅增加,由2000年的3.6%,到2009年超過10%,直至2020年達到21.6%,逐漸取代部分公交出行選擇,成為更為重要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
小汽車出行比例上升。隨著市民機動車保有量增加,北京小汽車通勤比例逐漸提升,2006年超過了30%。隨著小客車指標調控政策的實施,該比例維持在35%左右。
自行車逐步回歸,綠色出行方式再掀熱潮。2000年后,自行車在通勤方式中占比大幅降低,由38.5%降至12.1%。2013年,北京對慢行系統綜合治理關注度逐步提升,道路狀況不斷完善,推動建設公共自行車系統,多個共享單車市場化運營主體加入,公共自行車供應量增加,自行車出行比例再次上升,2020年達到22.7%。
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達74%
20年來,北京交通發展堅持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綠色優先,由追求速度規模向更加注重質量效益轉變、由各種交通方式相對獨立發展向更加注重一體化融合發展轉變。2021年北京交通系統運行效率有所提高,民眾對“美好出行”的需求不斷提升,從“走得了”向“走得好”轉變。
2021年,北京市道路里程為8432公里,較2001年增加了5940公里;公路里程為22320公里,較2001年增加了8429公里。2021年,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為783公里,較2001年增加了729公里;公共電(汽)車運營運線路條數為1217條,較2001年增加了664條,公交線路長度為28580公里,較2001年增加了15454公里,營運車輛為23079輛,較2001年增加了8276輛。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達74.0%,出行結構正在不斷優化。
出行更綠色、服務更智能
過去一年,北京城市交通出行總體順暢,交通運行狀況逐漸恢復。2021年,繼續采用綜合出行時間指數和分方式評價指數分析交通綜合出行效率。全市工作日高峰時段綜合出行時間指數4.28分鐘/公里,較去年同期的4.19分鐘/公里,增加0.07分鐘/公里。中心城區高峰時段道路交通指數5.58,較去年同期的5.07增長10.06%,處于“輕度擁堵”級別。
出行方式越來越綠色。從2021年市民出行方式構成看,小汽車出行比例有所提升,但總體仍以公共交通、自行車、慢行等綠色出行方式為主。從機動車本身能源構成看,2021年本市新能源機動車保有量不斷增加,達到52.4萬輛,較上年增加了27.3%。
出行服務越來越智能。地面公交領域,北京聚焦“一碼通乘”服務,持續推進電子支付建設。軌道交通方面,2021年,北京在“回天地區”5個大客流車站推廣應用“信用+地鐵智慧安檢新模式”,節省乘客排隊時間6-8分鐘。停車方面,2021年,本市停車資源管理平臺上線運營,大力推廣無人值守停車場建設,保障已接入遠程值守停車場的穩定運行。
區域交通網絡體系逐步完善
近年來,區域交通網絡體系逐步完善,北京對外貨運、客運流量增加,對外聯系密切程度加深,進一步發展成為區域中心城市。
對外客運方面,2020年,北京鐵路樞紐成為全國最大的鐵路樞紐之一,已有多條鐵路干線和城際鐵路建成通車,是中國鐵路路網性客運中心之一。鐵路客運承載量逐步提升,逐步超越公路客運成為最主要的對外客運方式。首都國際機場和大興國際機場的建設,顯著提高了航空客運承載量,航空客運增幅顯著,成為可以與鐵路客運比肩的重要對外客運方式。
對外貨運結構則表現出差異化發展態勢,公路貨運仍舊是最主要的對外貨運方式,口岸監管貨運量顯著提高。從整體上來看,由于北京產業疏解、企業搬遷等政策導向,2015年對外貨運量大幅降低,特別是公路營業性貨運量大幅減少,隨后幾年小幅回升。鐵路貨物到發逐年降低,航空貨郵吞吐量占比微小。(完)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