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煜歡 胡子裕)“實在不好意思,工作太多了,之前沒空接受采訪。”深夜,記者接起這通從上海打來的電話時,對面傳來一個疲倦沙啞的聲音,“就是我現在嗓子有點痛,今天一直在給患者疏導情緒。”
聲音的主人是浙大邵逸夫醫院ICU護士長宮曉艷。自上海本輪疫情以來,浙江已累計派出萬余名醫務人員對上海進行支援,其中有1500余名醫務人員進駐上海臨港方艙醫院,宮曉艷便是其中一員。
醫護人員在方艙的合影。 浙大邵逸夫醫院供圖在此之前記者已聯絡了她兩次,無奈方艙工作過于繁忙,采訪時間總是錯過。
這是一位支援“老將”。剛結束一天工作的宮曉艷說,2020年初湖北暴發疫情時,她也參加了浙江支援荊門醫療隊。兩次支援,帶來兩重不同的感受。
“之前在荊門時候,我們接觸到更多的重癥危重癥患者,救治難度相對較高。這次在上海,病人們多是輕癥,他們更多需要我們的交流、安慰和陪伴。”宮曉艷說,“我每天都要和很多患者聊天,滿足要求,疏導情緒。”
讓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位來自東北的大姐趙紅(化名)。“說是大姐,其實年齡應該同我母親差不多。”宮曉艷記得,有一天,趙紅在發餐時候找到了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說:“護士,可以再給我拿幾個饅頭嗎?”
醫護人員在方艙討論工作。 浙大邵逸夫醫院供圖因為吃不慣米飯,趙紅心里格外惦記著饅頭。于是宮曉艷跑遍了三個區域,想找尋午餐有無發剩的饅頭,無奈直到交班時間都沒有找到。
“下次有多的饅頭,我都給你留著。”交班前,宮曉艷對趙紅“承諾”道。
有一天,宮曉艷與隊友正一起搬運物資、發放盒飯。這些體力活原本對她來說不算什么,然而前幾日她因搬早餐時閃到了腰,此刻再彎下腰來便格外吃力。
“閨女,腰閃了?阿姨來幫你按一按,我干推拿好幾年了,手法是專業的!”一旁的趙紅見狀,連忙上前關心宮曉艷,就如對待自家女兒一般。身邊不少病患也上前,幫助宮曉艷把剩下的盒飯一一分發到位。
宮曉艷心中滿是感觸。感動于大姐的熱情、真誠,感動于一個個看似渺小的個體,在方艙里相互溫暖,彼此守護。
醫護人員在方艙討論工作。 浙大邵逸夫醫院供圖在這段日子里,他們的確近似于“一家人”的存在。幫助上網課的學生們布置好網絡,陪年長的患者嘮嘮家常,為年幼的小朋友們組織游戲……這些也都成為了宮曉艷和隊員們的日常。
在照顧患者之外,醫護人員還有許多其他工作內容。大家工作結束回到住處時,通常已是深夜。“哪怕家人‘一再要求’,我也不忍心打電話吵醒早已入睡的他們,也怕他們聽到我沙啞的聲音而擔心,所以只是隔幾天發消息報個平安。”宮曉艷開玩笑說,“我已經被家人‘吐槽’了,總是聯系不上。不過他們都很理解,我說這里一切都好,他們也就放心了。”
讓她感動的是,隊員們在抗疫前線專心工作,留在浙大邵逸夫醫院大后方的同事們也在全力支持他們。
上海臨港方艙醫院離大海不遠,怕隊員們晚上出任務時冷,醫院總是問隊員保暖衣物夠不夠;每日從駐點到方艙的乘車時間有數個小時,醫院又為隊員們想方設法采購U型枕……宮曉艷告訴記者,醫院會不定時為隊員們提供個性化的物資補給定制服務和心理疏導服務,還會給他們家屬提供“一對一幫扶”,解決醫護人員的后顧之憂。(完)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39 60 2 914 2@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39 60 2 9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