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師學生發布最新調查報告:受訪大學生希望理想生育年齡不早于26歲
當代大學生未來是否有意愿生育?是否還會重男輕女?什么因素會成為他們的生育動力、壓力?日前,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編輯出版系的學生,在“總裁”老師鄭文藝的指導下,就大學生的生育觀念、奶茶消費、影院觀影等熱門話題對在校學生開展了系列調查,形成了專業報告。
49.03%受訪大學生“我的生育我做主”
據悉,調查中,大學生們表達出了“自主”“周全”的生育觀念,且男生與女生有明顯差異。在618份有效問卷中,男生267人,女生351人。對于有生育意愿的大學生,養孩子的過程會讓自己感到幸福(20%)、喜歡小孩子(17%)、順其自然該生就生(17%)是最主要的三大生育動力。生育預期調查結果發現,大學生總體希望理想生育時間不早于26歲。
生育過程的痛苦(23%)、生育經濟成本太高(20%)、生育犧牲自我的時間(16%)為最主要的三大生育壓力。在男生看來,生育的目的是傳宗接代,但競爭壓力大、無法保證孩子良好的成長環境是其生育阻礙;而女生則會更多地考慮分娩疼痛、育兒所造成的時間與經濟問題。經濟水平、人生規劃等現實因素已被大學生納入考量。
值得一提的是,大學生的生育觀念更多地受到伴侶的影響,而非親人。當與親人的生育觀念不一致時,49.03%的大學生表示“我的生育我做主”,且多為女生。但當與伴侶發生生育觀念沖突時,卻有79.77%的大學生表示“會與伴侶溝通,以達成共識”,但也有18.03%的女生在與伴侶發生生育觀念沖突時選擇“就此別過”。
如果只生育一個孩子,65.23%的大學生表示“沒有性別偏好”,而其余的大學生,偏好女孩的占比則更高。
調查小組總結稱,大學生生育觀念與傳統相比發生了明顯變化,突出地表現在“非常不贊同重男輕女”“對丁克的看法保持中立”“肯定女生應掌握生育的決定權”等方面。同時,大學生還普遍具備“優生優育”意識,愿意健康作息、積極孕檢。
奶茶“不得不喝” 成大學生的社交尷尬
“奶茶社交”一詞出現在此次報告中,據調查,奶茶已成為大學生聚會的必點飲品。面對聚會中難以招架的“勸奶茶”行為,更多大學生因此陷入了“不得不喝”的尷尬境地。此外,受小紅書、美團等平臺的營銷手段影響,跟風購買“網紅奶茶”也成為大學生的日常操作。
報告顯示,73.45%受訪大學生有喝奶茶的習慣,其中每周喝兩杯及以上的占比達24.22%。另有22.61%的大學生認為自己過度飲用奶茶,其中,女生對奶茶的依賴度更強、喜愛度更高。調查顯示,大部分大學生認為奶茶屬于垃圾食品,近八成大學生會對奶茶的攝入量進行適當控制,但接近二成大學生認為奶茶的危害無所謂。
喝奶茶給大學生帶來的情緒并不全是積極的。調查顯示,雖然喝奶茶會讓人愉悅、滿足、充實、解壓,但仍有15位大學生表示喝奶茶會產生消極情緒,“我不該喝卻還是喝了,喝完后的負罪感讓我心情低落”。
調查背后的故事
“總裁”老師16年持續記錄大學生身邊事
“把發生在大學生身上一件件值得關注的事情記錄下來,是一筆很大的財富。”華師客座教授、兼職碩士生導師、家庭醫生在線創始人兼CEO鄭文藝說道。2006年一次偶然機會,他邁上大學講臺開設《媒介市場調查》課程,指導學生完成“藏在大學校園里的……”市場調查。這門理論與實踐交織的課程,一開就是十六年,且幾乎每年都在羊城晚報發布成果。“我要把自己掌握的媒介市場調查的理論、實踐以及思維方式,毫無保留地教給學生。無論他們日后從事何種工作,都會有所幫助。”
對文科生而言,《媒介市場調查》涉及的調查方法、數據分析等理科知識較有難度,老師要怎么教?“這門課是文科和理科的交叉融合,我希望培養學生的‘理科生思維+文科生表達’。”鄭文藝介紹,該門課選用了他在日本留學、走訪后翻譯的市場營銷工具書《圖解市場調查指南》作為教材,省略了繁復枯燥的數學推導和公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豐富生動的調查案例讓學生掌握系統方法。
“去年,上一屆的學長學姐曾調查過‘大學生婚戀觀’,我們這次的‘大學生生育觀’可以說是‘升級版’。”吳曉敏同學告訴記者,今年實施調查時,各小組采用了概率與規模成比例(PPS)隨機抽樣,并通過街頭攔截訪問調查、深度訪談等調查方式來進行。為保證調查的科學性,鄭文藝要求每個課題將樣本量定為600份,回收有效問卷量不低于500份,“盡管因疫情影響,本次調查受限于華師大學城校區,有一定遺憾,但方法是嚴謹科學的,調查結果具有可重復性”。
羊城晚報記者 陳亮 實習生 孫小鈞 通訊員 馮楊 王越樂 陳靜詩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39 60 2 914 2@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39 60 2 9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