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斌
“這是證明我‘成功人生’的終極評估”,伴隨著爽朗的笑聲,90歲高齡的老人手中晃動著“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剛剛作出的評估報告打趣道。這份“完全具備自理能力”的老年人能力評估報告惹人艷羨,能在90歲時拿到這樣一份高分的“終極”評估報告,實屬不易。
關乎老年人“幸福”的評估
“我們醫養中心的床位幾乎都滿了,近百位老人里,90歲以上老人‘完全自理’的老年人能力評估報告,這是獨一份。”安徽省石臺康平醫院醫養中心院長汪志良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說,根據民政部2020年頒布實施的《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國家標準和《養老機構管理辦法》等規范性文件要求,養老服務機構應建立入院評估制度,對老年人的身心狀況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確定照料護理等級。目前,包括保險機構專門針對老年人推出的“長期護理險”,也必須在具備老年人能力評估報告前提下才能參投。
據汪志良介紹,入住養老機構的價位和政府補貼資金的撥付標準,也是根據老年人能力評估報告而確定。同時,聽覺、視覺、意識、行動等各方面的能力評估數據是對老年人提供精準個性化服務、讓老年人獲得高品質生活和幸福感的重要指標。
國合天宏企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合天宏”)董事長侯純輝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介紹,他們是人社部2020年發布的“老年人能力評估師”這一新職業的“申請人”以及現行《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的開發編寫單位。
侯純輝說,當時同批次申請的新職業有109個,經過多輪答辯、評審,“老年人能力評估師”成為最終通過國家認定的9個新職業之一。但這個職業并非他們“發明”的,國外早在至少幾十年前,就由綜合科醫生、心理醫生、護理人員、老年人照護人員等人士組成的專業團隊開展老年人能力評估工作,但這種模式在中國不能“照搬照抄”。
老年人能力評估市場有多大?
按照中國最新的人口普查數據,在大陸60歲以上老年人有2.65億,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有1.9億,如果按照國外的評估團隊模式,中國在很長一段時期之內不可能形成數量如此巨大的醫療人員規模。在出臺國家標準后,由專業的老年人能力評估師代替“團隊”去完成評估工作,將大幅縮短滿足中國老年人評估需求的時間周期。
按照《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1年版)》要求,需要為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提供能力綜合評估。侯純輝說,如果一名老年人能力評估師一年可以評估100人次,那么1.82億人的周期性、即時性以及復核評估則需要近200萬名評估師提供服務。隨著老年人數量的不斷增加,三至五年內,該行業人才需求將超過300萬人,人才需求缺口巨大。
按照侯純輝的計算方式,從分行業分崗位看,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屬于社會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人員中的健康服務人員。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此類人員年平均工資為56529元人民幣。從地域看,東部地區分行業分崗位從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67652元,高于其他地域,如北京、上海、廣東等為6000元-20000元/月。
利益面前,社會化和市場化運行體制下的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培訓、認證、服務產業鏈,被投機者“盯上”并開始動起了“歪腦筋”。
透視職業技能評價之變
2020年底,中國技能人員水平評價類職業資格全部轉為職業技能等級認定。
老年人能力評估師這樣的新職業及國家標準一經發布,立即有社會培訓評價組織自行開發制作培訓課程及考試題庫,隨即進行收費、培訓、考核與認證。
侯純輝對這種方式表示擔憂,因為新職業設立和國家標準的開發是投入了巨大人力物力才完成的,整個過程極其復雜而艱難。僅憑短時間內對標準條款的理解就形成培訓課程和考題很難“拿準”新職業及國家標準的精要,從而對這樣培訓、考評、認證的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執業水平存疑。已經有養老機構反映,因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專業度不夠,而引發與老年人及其家屬產生糾紛的現象;甚至出現“放水”評估的情況,故意違規將老年人失能級別提格,從而導致國家補貼資金的浪費、流失。
“誰用人、誰評價、誰發證、誰負責”。從事國家職業研究的專業人士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說,實行技能人員社會化等級認定,接受市場和社會認可與檢驗,可形成以市場為導向的技能人才培養使用機制,促進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政府職能由過去直接鑒定發證轉為組織制定職業分類、開發新職業、發布國家職業標準或評價規范,同時也對鑒定實施機構進行監管,只是監管的“剛性手段”有待進一步加強。
侯純輝認為,像老年人能力評估師這樣的新職業,市場成熟度低、社會普遍缺乏認知。“放”的同時主管部門要加強宣傳,主導打造、扶持標準化樣板機構,倒逼市場化組織“下功夫”學習、復制“官方樣本”以提高執行水平,比“強制措施”更有效。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39 60 2 914 2@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39 60 2 9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