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克蘭問題上,美國為了一己私利不斷“拱火”——
美渲染“俄羅斯威脅論”用心險惡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2月4日,這一聳人聽聞的新聞標題在美國彭博社網站置頂了大約半個小時才被撤掉。事后,彭博社只用輕飄飄的“意外”和“遺憾”了事,連正式的道歉都沒有。
事實上,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美國就不斷通過外交渠道和媒體,大肆炒作俄烏“戰爭風險”,渲染俄羅斯在邊境地區舉行軍事演習的威脅。最近一段時間,美國又打出“撤人、制裁、軍援、增兵”的“組合拳”:授權美國駐烏大使館的工作人員撤離;宣布將通過對俄實施經濟制裁等方式制止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將三批含致命性武器的軍火援助空運至烏克蘭;在命令約8500名軍人進入高度戒備狀態的基礎上,又以應對俄烏緊張局勢為由,派出包括第82空降師在內的約3000名美軍前出至德國、波蘭和羅馬尼亞。通過這些動作,美國營造出一種俄欲大規模入侵烏克蘭的氛圍。
然而,就連當事方烏克蘭都表示,烏局勢與以前相比并沒有明顯升級,并不如美國渲染得那般嚴重。2月1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簽署3年內擴軍10萬和提高軍人薪水的政令時特別強調,這并不意味著與俄羅斯的戰爭迫在眉睫,并呼吁各界人士“不要散布和利用國內的恐慌情緒”。澤連斯基此前指責,“很多媒體都在營造一種感覺,讓外界認為烏克蘭的坦克正在基輔的大街上行駛”。
不難看出,烏克蘭局勢之所以出現越來越多的“火藥味”,主要拜美國的再三“拱火”所賜。正如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所說,美方無論從言語還是實際行動上,都在加劇烏克蘭周邊緊張局勢。
在分析人士看來,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連續“拱火”,是希望在持續打壓俄羅斯的同時,進一步破壞俄歐關系,讓歐洲尤其是中東歐國家在安全上更加依賴美國,同時向美國國內反俄勢力交差,為民主黨在今年的美國中期選舉中加分。這些考慮既沒有照顧其歐洲盟友的利益,也不是出于地區和平穩定的考量,完全是為了美國的一己私利。
美方的舉動令俄羅斯十分惱火。面對北約的戰略擠壓,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劃出兩大“紅線”:一是西方不得接納烏克蘭為北約成員國;二是西方不得在烏克蘭部署重型進攻性武器。但美國對俄羅斯的核心關切不予理睬,反而拿烏克蘭局勢借題發揮,發動“有毒的宣傳戰”,企圖將俄羅斯“黑化”成“侵略者”和“歐洲文明的敵人”。對此,俄方多次強調在安全保障問題上沒有妥協的余地,并向外界澄清自己的動作只是針對北約進逼到波羅的海、黑海等地的回應。1月28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表示,如果與烏克蘭是否開戰只取決于俄羅斯,那么戰爭將不會發生。
歐盟也希望為烏局勢“滅火降溫”。歐盟一直想讓烏克蘭充當隔離歐俄的“緩沖區”,并不想其同俄直接兵戎相見。畢竟,一旦俄烏爆發沖突,歐俄各領域合作勢必受到嚴重沖擊,導致地區安全局勢急劇惡化。因此,在烏克蘭問題上,歐盟并不愿意一味追隨美國制裁俄羅斯。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日前表示,西方將繼續作出集體外交努力,說服俄羅斯走上對話道路。德國不但拒絕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嚴禁波羅的海國家對烏轉讓德制武器,還與法國一同促使烏局勢回歸“諾曼底模式”四方會談框架。
美國的戰略思想中,通過制造地區動蕩從中牟利的“潰瘍面戰爭”始終占據重要位置。然而,這種伎倆用得多了,難免會被識破。要不然,烏總統澤連斯基也不會一再反駁美英關于“俄羅斯隨時會攻擊烏克蘭”的警告,甚至直接指責,“美國的不當做法引起了人們對俄羅斯可能入侵烏克蘭的恐慌”。
美國,是該好好自我反省一下了。
呂德勝 海 寧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39 60 2 914 2@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39 60 2 9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