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不少消費者反映網約車訂單計費不準,與預估或經驗存在偏差。據上海市消保委統計,去年全市共受理網約車類投訴586件,其中1/4涉及計費糾紛。網約車到底有沒有多收錢?市消保委對在上海提供服務的AA出行、斑馬快跑、曹操出行、滴滴出行、美團打車、神馬專車、神州專車、首汽約車、享道出行、悅道出行等10家網約車平臺進行暗訪后發現,消費者果真被多收錢了:在110次模擬乘坐中,有57次被多算路程、40次被多算時間。
消保專家模擬消費者在網約車平臺下單,每個平臺進行11次測試,覆蓋高峰期和非高峰期兩種時間段,包括機場線、城市峽谷(道路兩側樓宇較密集的區域)、林蔭路、高架上、高架下、隧道等6種典型場景。將每次測試訂單中平臺用于結算的里程和時長,與標準檢測設備測試出來的里程和時長進行對比,以反映計程、計時誤差。結果,在計算路程長短方面,誤差不符合規范要求次數最多的3家平臺為首汽約車(5次)、曹操出行(5次)和神馬專車(5次)。正偏差(即多算路程)次數最多的3家平臺為神馬專車(9次)、滴滴出行(8次)和曹操出行(8次)。
在計算開車時間方面,只有享道出行用于結算的時長精確到0.01分鐘,其余9家網約車平臺用于費用結算的時長單位均為1分鐘(或四舍五入、或舍掉秒數)。計時誤差不符合規范要求次數最多的4家平臺為神州專車(11次)、斑馬快跑(7次)、首汽約車(6次)和曹操出行(6次)。正偏差(即多算時間)次數最多的5家平臺為神州專車(11次)、斑馬快跑(7次)、首汽約車(6次)、曹操出行(6次)和悅道出行(6次)。
上海市消保委表示,對于消費者個體而言,單筆訂單計費不準造成的經濟損失可能并不直觀;但若建立在每日上海市網約車訂單巨大體量的基礎上,由于計程計時不準確,可能引起的將是消費者群體巨大的損失。對此,消保部門建議監管部門加強對網約車企業的培訓,督促其履行計程計時的主體責任,定期對系統進行校準。網約車企業應加強技術研究,優化升級算法,特別是針對隧道、城市峽谷等特殊場景,提高計程計時準確性。(記者 任翀)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39 60 2 914 2@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39 60 2 9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