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網北京4月15日電 “過去做科普很困難,而如今,有更多的專家和媒體都參與其中,不僅腫瘤篩查要趁早,科普工作更應該趁早。”中國醫師協會醫學科普分會會長郭樹彬表示,作為所有健康服務的基石,健康科普要覆蓋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這是健康科普未來的發展方向。
近日,中國醫師協會主辦的“愛要趁早”腸治久安4.15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科普主題展在北京啟動,活動旨在以醫學人文的方式,展示醫學進步、人文關懷,呼吁人們守護健康要趁早,對家人的愛要趁早。展覽分為“醫學之光”“人文之光”“科技之光”,于4月15-21日在線上展出。
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楊民表示,“腸治久安”結直腸癌科普行活動舉辦3年多來,全面聚焦大眾關心的腸道腫瘤防治主題 ,以新穎的科普形式,多樣化的技術手段,聯合醫學界、文體界KOL,持續輸出高質量內容,打造出一個日漸成熟的醫學科普品牌,也成為中國醫師協會的品牌科普活動。
在專家科普環節,專家與嘉賓圍繞著外科手術與癌癥、基因技術及腸道健康等版塊進行分享。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體檢中心主任邸巖介紹,結直腸癌的高風險人群主要包括有家族史人群;有嚴重腸道疾病的人群;有不良生活習慣人群,如經常吃紅肉和加工肉類的,經常抽煙喝酒的;糖尿病人群以及肥胖人群。
痔瘡作為一種常見疾病,常常與結直腸癌相混淆,老百姓也十分關注。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肛腸科主任賈小強表示,痔瘡與腸癌沒有必然聯系,痔瘡即使再嚴重,也不會發展成腸癌。但痔瘡的常見癥狀——便血,卻可能由多種因素導致。除了痔瘡出血外,其他腸道疾病如結直腸息肉、炎癥性腸病、肛裂、肛瘺、直腸脫垂等都有可能出現便血。如果是腸癌出血,便血的顏色偏暗紅,如果是痔瘡出血,便血顏色就偏鮮紅。
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結直腸外科趙志勛通過外科手術的演進史,介紹了當今腸癌手術的發展情況。他表示,雖然腸癌手術技術已經很先進,依然不希望廣大患者走到手術這一步,而是能過早期篩查,減少手術治療的幾率。(完)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