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車間里,設備高速運轉,機器轟鳴作響,工人分工明確趕訂單;廠區外,運送玉米的車輛排起長隊,傳送機器24小時運轉,叉車工有序裝車發貨。開春以來,山東諸城興貿玉米開發有限公司一直很忙碌,全力沖刺首季開門紅。
“我們從1993年深耕玉米加工領域,現已發展為全國乃至亞洲范圍內的大型玉米淀粉、變性淀粉生產基地。”公司總經理張桂明說,目前,他們年產玉米淀粉700萬噸、變性淀粉30萬噸、飼料200余萬噸、精制玉米油15萬噸。
圖為諸城東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華社記者陳國峰 攝
一粒小小的玉米,除了加工成常見的淀粉和玉米油,還能做什么?在諸城,當地企業不斷深挖玉米價值,將玉米分解為淀粉后,再通過產業鏈延伸形成淀粉糖(醇)、氨基酸、植脂末、葡萄糖酸鈉、赤蘚糖醇等數十種高附加值產品,打造了一條玉米“黃金”產業鏈。
走進諸城東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一粒粒玉米經過浸泡、破碎、分離、液化、糖化、發酵、提取等一系列生產工序后,被加工成具有高附加值的食品添加劑——赤蘚糖醇。“赤蘚糖醇是一種代糖產品,如今國內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需求越來越高,市場需求攀升,我們的市場份額逐年提高。”公司副總經理隋松森說。
今年以來,公司16條生產線開足馬力生產,每天100多輛玉米貨車進入廠區,國內外客戶超過3000個。隋松森說,產品由“初”到“精”,價格提高3到5倍,沿著玉米產業鏈越往下游走越有“甜頭”。
圖為諸城東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部分產品。新華社記者王厚原 攝
與東曉生物的健康食品路線不同,距其不遠的諸城市浩天藥業有限公司則挖掘出玉米的醫療保健價值,打開了新的市場。浩天藥業從玉米中制取的肌醇,可應用于醫藥、食品、保健品、化妝品等領域,年產量達6000噸,目前已占據全球市場的半壁江山。
為推動相關產業集聚發展,諸城規劃建設了占地8000畝的生物醫藥產業園,全力打造以玉米淀粉深加工產業為基礎,以生物醫藥產業為主導,以生產生物制品、保健品和現代中藥為重點的高新技術園區,目前已入駐十幾家科技含量高、發展潛力大的生物醫藥企業。
“埋下一粒玉米,收獲一個產業。”諸城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李海林表示,一年之計在于春,他們將全力構建產業鏈條較為完備、骨干企業支撐強勁、中小企業協作配套的良好產業生態,“萌發”更多玉米精深加工產品。(記者陳國峰)
關鍵詞: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