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前端監控設備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大理3月17日電 題:云南大理“千里眼”24小時監控林區 守護西南生態屏障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作者 陳靜
陽春三月,在“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的云南大理,綠樹抽芽、鮮花盛開,洱海邊游人如織,一片春的景象。在大理州林業和草原局指揮中心,工作人員卻時刻緊繃著一根弦:春季干燥風大,是森林火災高發期。
云南位于中國西南邊陲,與老撾、緬甸、越南接壤,有著豐富的森林資源,地處眾多國際、國內河流的上游或源頭,是中國重要的水系發源地和生態屏障,生態區位十分重要。
“過去森林防火主要靠人,比如護林員巡查以及村民舉報等,但效果很差,往往要等火燒起來、蔓延開,才會被發現。”大理州林火監測中心副主任李貴榮介紹,為更好守護大理的綠水青山,筑牢中國西南生態安全屏障,2020年,大理州作為云南省試點州市,由中國移動云南公司配合大理州林草局,率先建設森林防火信息化項目。
截至目前,大理州已建成廣覆蓋、全天候、高精度、智慧化的森林防火視頻監控系統,在重點保護區域和森林火災易發、頻發區域,建設了監控半徑為5-10公里的前端監控226套、遠程應急廣播終端45套,全州林區森林防火視頻監控覆蓋率達65%左右,重點林區監測覆蓋率達85%左右,蒼山達90%。
李貴榮說,監測系統就像森林防火部門的“千里眼”“順風耳”,每個前端監控探頭均配備了光熱成像傳感器,每15分鐘至30分鐘就自動對監控區域巡航監測一周。即便在數公里之外,無論是焚燒秸稈、生火做飯還是其他野外用火,僅1平方米大小的火源都逃不脫它的“慧眼”,自動定位誤差不超過50米,大大提高了防護人員現場查處效率。
這樣一來,森林防火人員在森林火災的“萌芽狀態”時,就能及時發現、定位,還能通過遠程應急廣播“隔空喊話”,制止野外違規用火行為,提升森林火情火災預警監測能力。
自2022年12月進入新一輪防火期以來,大理州充分利用森林防火視頻監控系統等科技手段,人防與技防相結合,全面加強野外用火監測管理和森林火情火災預警監測,共監測處置野外違規用火500多起,及早監測發現森林火情7起,從源頭消除火災隱患。
“比如2023年1月27日中午,大理市與巍山交界處、人跡罕至的高山頂突發火情,火情發生地點遠離村莊、公路,好在視頻監控系統及時監測發現,我們迅速組織靠前駐防專業隊伍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處置。”李貴榮稱,專業隊伍到達現場后,約20分鐘將火情徹底撲滅,真正做到了早發現、早處置,直接避免火情蔓延成災。(完)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