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黔江工匠”杯職業技能大賽現場
(資料圖)
近年來,黔江立足區內高職院校等教育資源,堅持以鏈式思維深化職業、就業、創業、產業“四業融合”,加快建設環大學創新創業生態圈和產業園區實踐活動創業圈,持續抓好職業教育、產業發展、人才培養、平臺建設,通過“搭臺”“融鏈”“建圈”,用“關鍵變量”催生“最大增量”,全區人力資源正實現著由“數量型”向“質量型”的轉變。
如今的黔江,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大幅提升,已走出一條服務高質量建設區域中心城市的特色道路。
夯基礎、抓特色
營造職業教育資源“良生態”
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高質量的職業教育,高質量的職業教育又可以優化人力資源供給結構,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黔江有基礎,更有潛力。”據黔江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今職業教育已成為黔江區的一面旗幟,截至目前,全區共有2所高職、1所中職,并打造了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市級公共實訓基地、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市級職業技能等級評價三方機構等平臺,形成了技術技能密集、技能推廣的優勢。
如何把優勢放大為勝勢?“第一步就是營造職業教育資源良好生態,讓基礎更牢,優勢更顯。”據黔江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更好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需要,該區支持全區職業院校立足區位優勢、文化優勢、產業優勢,根據自身特點和人才培養需要開設專業,堅持專業設置立足產業、服務就業、有利創業,大力推進教育與產業、學校與企業、專業設置與職業崗位相對接。
其中,重慶旅游職業學院重點打造旅游及相關專業,建成民族技藝傳習創新中心,建成重慶市骨干建設專業2個、首批少數民族文化重點建設專業1個;重慶經貿職業學院聚力培養電子商務創業精英人才,重點建設大數據、云計算、電子商務等特色專業,建成國家級眾創空間、重慶市大學生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區職教中心成功創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示范校,成為“武陵山民族文化傳承基地”,建成數字媒體技術應用等國家級重點專業5個、旅游服務與管理等市級重點特色專業2個、新能源汽車運用與維修等市級骨干專業3個……
專業謀劃緊扣地方特色,人才培養依托市場需求,這里的高職教育辦學基礎能力大幅提高,中職教育辦學基礎能力全面提升,全區職業院校吸引力大幅增強,職業教育資源“增量池”不斷擴大。
據介紹,2022年以來,黔江職業教育總量持續增長,已累計實現各類職業技能培訓14058人次,對外地學生吸引力也不斷增大,職業院校區外學生占比超過6成,市外學生占比近3成,區域教育集散功能顯著提升。
搭平臺、優服務
激發產業轉型升級“強引擎”
“校企合作,為我們搭建了一體化的實踐和就業平臺。”8月15日,已經在重慶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黔江卷煙廠實習了快一年的張放,言語中透著欣喜,“實習期間,我每個月可以拿到五千多元的工資,表現得好的話,畢業就能留在這里工作。”
張放口中的校企合作,是黔江區民族職業教育中心與重慶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黔江卷煙廠就全面開展產教融合、構建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簽訂的校企合作協議。
據黔江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緊密對接重慶八大支柱產業、33條產業鏈和全區重點特色產業,該區圍繞產業需求動態調整更新人才培養方向。實施了以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工學結合為核心的校企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搭建校際、校企合作平臺,深化“引企入教”,有效實施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為重點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實現以教促產、以產助教。
截至目前,全區三所職業院校共開設了文化旅游、電子商務、汽車維修、工業機器人、藥品生產技術等專業共76個,與100余家企業簽訂實習、就業協議。技能人才到企業崗位上成為行家,不但提高了企業生產效率,也推動了產業“三品”建設。
而為進一步讓專業的“鞋”更合產業的“腳”,該區還進一步提升政、校、企三方協同聯動水平。通過落實社保補貼、吸納就業補貼、就業見習補貼、職業技能提升補貼、穩崗返還、階段性降費等政策扶持、資金支持等方式,該區統籌推進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環大學創新創業生態圈建設,實現產業鏈、人才鏈融通。2022年以來,已累計組織區內10家重點企業到3所職業院校開展人才供需對接,組織50名黔江籍在外企業經營人士暨區內工商界代表座談交流,成立了部門業務骨干、職業學院、雙創平臺、企業代表等68個成員組成的青年創新創業聯盟,實現專業技術人才培訓2.13萬人次,為企業開展“訂單式、菜單式、工單式”培訓1880人次。
深化產教融合,推進校企合作、與成員單位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多元共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是黔江發揮職業教育優勢,積極搭建好人、產互進的有力見證,也是這里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快車道”的生動縮影。
巧融合、強連接
筑牢城鄉提能發展“硬支撐”
以職業教育帶動產業,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動力強勁。“四業融合”下,黔江城鄉還發生著更多的新變化。
重慶經貿職業學院畢業學生蘇斌的變化就是其中一例。于2018年入駐大學生創業園區進行創業的他,主要從事短視頻制作、直播帶貨、抖音本地生活等業務。通過數年發展,目前,公司已經帶動100余人就業,實現年產值3000余萬元。“從煩惱找工作到自己創業當老板,真的感謝黔江的良好創新創業環境。”蘇斌說。
面向創新創業、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等新時代發展所需。為根植城鄉提能發展,讓職業人才第一動力顯現,黔江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所急所需,作為布局、建設職業教育助力發展的重要“坐標系”。
鄉村要振興,關鍵在人才。該區掛牌成立武陵山鄉村振興學院,開展致富帶頭人、高素質農民、鄉村治理人才的職業培訓,精準開展肉牛、中蜂、食用菌等技術培訓;在舟白街道、小南海鎮等5個鄉鎮(街道)建立新農村學校,奮力打造武陵山鄉村振興“新樣板”,為武陵山片區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2022年以來,依托鄉村振興學院開展專業技術和技能培訓3919人次。
高質量發展,雙創是動力。該區依托6個國家級雙創平臺、5個市級創業孵化基地,為創業者提供場地、資金、政策咨詢等全方位支持,實施一次性創業補助、創業擔保貸款、高校未就業求職創業補貼等扶持政策吸引人才返鄉創業。2022年來,回引返鄉創業870戶,帶動就業3500余人。
從鄉村到城市,已清晰可見,“產、城、人”融合發展愈演愈烈。
如今以職業人才鏈的“強”,激發產業創新鏈的“活”,托舉城鄉發展鏈的“優”,這里潛力更大、動力更強、活力更足。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