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民族職業學院是湖南省僅有的非民族地區民族類公辦高等職業院校,有122年的辦學歷史。學校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智力援藏”“智力援青”“智力援疆”戰略,30年來累計為西藏、青海、新疆培養了1萬多名各類人才,被評為“全國教育援藏先進集體”和“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
就業是民生之本、發展之基。多年來,學校堅持“五個強化”,全面提升少數民族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助推少數民族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資料圖)
強化思想教育
讓基礎“硬起來”
從入學開始,學校就重視對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讓其了解自己的個性特點、興趣、能力,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
一是加強國情教育。幫助少數民族學生正確認識我國現階段國情,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和服務社會意識,磨礪艱苦創業精神,打破就業的地域限制,不斷強化扎根基層、服務基層、振興基層的信心和勇氣。
二是加強職業道德和法治教育。幫助少數民族學生在思想和精神上武裝自己,防止學生初入社會由于缺乏知識和經驗而走彎路,同時約束學生的職業行為,使其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
三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積極發揮心理咨詢中心的作用,對學生心理問題早發現、早介入、早疏導,幫助學生養成自信、樂觀的生活態度。
強化課堂教學
讓技能“強起來”
在少數民族學生的教育培養過程中,學校著力打造“三個課堂”的教育教學層級。
打造課堂教學第一課堂。科學修訂課程計劃,適當調整教學難度,講透知識點,突出能力點,滲透德育點,大力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
打造技能學習和能力訓練第二課堂。成立了30多個興趣小組和學生社團,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苦練一項或幾項技能,形成自己的優勢和特色,全面提升綜合素養。
打造寒暑假第三課堂。將校內學習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廣泛開展普通話、計算機、舞蹈、音樂、美術、漢字書寫等技能訓練,使學生通過訓練達到能唱、能跳、能畫、能彈、能講“五能”要求。
強化責任擔當
讓全員“動起來”
在就業關鍵期,學校統籌協調,各部門協同配合,切實將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擺在學校就業工作的突出位置。
一是學校高度重視。學校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傳達國家有關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的新政策,將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情況作為相關部門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
二是領導訪企拓崗。校領導班子成員采取“線上交流+實地走訪”等形式主動與相關企業對接。今年截至目前共走訪企業132家,開拓崗位503個。
三是全員積極參與。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牽頭制定相關專項方案,協同輔導員和專任教師,為少數民族學生進行全方位就業指導服務和“一對一”專業能力培養。
強化精準指導
讓服務“優起來”
學校充分結合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特點,精準化、個性化、全程化開展就業服務。
一生一檔。為每一名少數民族畢業生建立動態幫扶臺賬,內含該生的基本信息、就業意向、幫扶措施、推薦單位、畢業去向等。
一人一策。根據每一名少數民族畢業生的不同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
“一對一”指導。全方位提供就業創業指導、求職面試輔導、專題培訓等線上線下就業指導服務和求職創業補貼、獎助學金、推薦就業崗位等。
“一對一”幫扶。學校領導班子、二級學院和職能部門負責人及就業工作人員與未就業畢業生結對子,實施“一對一”精準幫扶,確保每名畢業生都配有一名幫扶責任人。今年,學校共幫扶少數民族畢業生44人,提供專項經費6.6萬元。
強化供需對接
讓渠道“寬起來”
學校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的工作思路,不斷多途徑挖掘就業渠道,為少數民族畢業生提供多元化就業選擇。
引導基層就業。加強面向少數民族畢業生的選調生、公務員等工作宣講、動員和培訓力度,多方宣傳“特崗教師”“三支一扶”等基層服務項目,促進少數民族學生跨地區交流。
引導特色招聘。根據各專業特點,學校“線上+線下”開展小而精、專而優的特色專場招聘會。今年以來,學校共為少數民族畢業生開展專場招聘活動12場,吸引234家企業,共推薦215名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
引導自主創業。學校建立“雙創”孵化基地,引導學生大膽嘗試自主創業,并采取多種方式“護航”,比如免費提供辦公場地、網絡,聘請專業教師提供指導、培訓,協調稅費減免、小額貸款等優惠政策。截至目前,基地已扶持40多個創業項目,帶動200多名學生參與創新創業。
此外,少數民族學生畢業后,學校社會培訓學院和成人教育學院還繼續開展職后教育,與省市相關部門聯合,主動進行送教、送培、送跟蹤服務。
(陳宏華謝亞雄)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