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底,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第一個千萬級校企合作項目“常熟開關MCCB智能成品倉庫建設”,歷經兩年多的攻關、調試和驗收,合作企業對項目成果和團隊教師都給予了充分肯定。“能完成這樣的項目,得利于學校緊抓科教融匯不放松,給有志于技術服務的教師提供了平臺和機會。”學校智能制造應用技術研究所所長劉志剛,就是在學校“技術引領、并跑產業”技術技能積累模式下迅速成長起來的。
產教融合,高職院校千萬級科研項目的由來
(相關資料圖)
劉志剛團隊與常熟開關制造有限公司的合作肇始于2017年,最初成績的是“產品制造過程數據采集與可視化”等智能化改造項目,公司在見到項目實施成效后,2020年直接將企業年度最大的智能制造升級改造項目“MCCB智能成品倉庫建設項目”委托給劉志剛團隊實施,合同額1212萬元。經過一年多的技術研發和應用實施,實現物流配送準確率100%、縮短物資周轉期使得庫存率降低30%、為物流倉儲部門減少用人50%、倉庫占地面積減少了40%,間接為企業新增銷售額達10億元。
項目實施期間,劉志剛既要完成專業教學任務,也要花費大量精力帶領團隊開展技術攻關和溝通對接,他把自己做過的技術服務項目作為教學案例應用在課堂,也將教學研究中的心得和體會用于為企業服務, 一年多的時間里,劉志剛每周都要趕赴企業生產現場,與企業生產部門進行技術對接和交流,與項目團隊研討技術難題的解決方案,最終,團隊的敬業精神、專業素質和項目實施效果獲得了上至企業總經理、下至企業生產管理部門領導和員工的一致認可。
校企合作,“雙師型”教師成長之路
劉志剛的成長離不開無錫職業技術學院近年來對“雙師型”教師的重視和培養。2007年,劉志剛從企業來到無錫職業技術學院機器人技術研究所,從事智能控制軟件系統的研發和教學,作為從企業轉型的“雙師型”教師,他將企業工作經驗帶入教學和科研,2011年,劉志剛加入學校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工廠建設項目組,主要負責智能工廠數字化管控部分的系統研發和部署,經過與項目團隊三年的項目研發和應用實踐,在此領域快速成長為一名會研發、懂應用的青年科研骨干。
2014年,劉志剛在學校支持下組建數字化管控工作室,開展數字化管控技術應用研究和學生創新教育,5年里累計培養學生100多人,從工作室走出去的學生,都成為了行業技術創新的中堅力量,大部分學生就業起薪過萬,還有3名學生團隊自主創業,在行業內積攢了不俗的口碑。
2019年,學校成立智能制造應用技術研究所,劉志剛擔任所長。從此,除了做好學校的教學工作以外,他帶領團隊成員大部分時間都在深入企業一線進行項目需求調研和技術溝通中,探討為企業解決數字化轉型升級中難點和痛點問題的解決方案,將科技成果真正落地于企業生產一線,近五年,他主持或參與的技術服務項目達20余項,累計實現到賬金額3000多萬元。建立了“多觸點+端到端”智能物流新模式,開發了基于機器學習的智能物流平臺系統,提出基于智能優化的目標識別與檢測算法,實現倉儲物流現場大范圍復雜環境自主移動機器人導航系統設計及基于路標的視覺檢測解決方案,研發了適用于車間托盤搬運的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體積小、載重大的安全地牛自主移動機器人裝備,并投入批量生產應用。
據統計,劉志剛和團隊的研究成果已幫助施耐德電氣、常熟開關制造有限公司、特斯拉、杭州福斯特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恒立液壓等區域行業頭部企業成功實施了智能物流,同時,產品還衍生了一項智能制造國家標準,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科技落地,形成“技術引領、并跑產業”的技術技能積累模式
劉志剛老師這樣的團隊,無錫職院還擁有3-5個,學校每年能實實在在獲得技術服務到賬四千萬元以上。辦學60余年來,無錫職院始終致力于校企合作、科教融匯,服務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針對地方產業特點及需求,推行“跟蹤、應用、創新”技術開發戰略,培育關鍵核心技術,探索“技術引領、并跑產業”的技術技能積累模式。近五年服務企業轉型發展、技術升級1605家次,實施產品開發、技改項目879項,實現技術服務和專利技術轉化到賬經費達1.31億元。
2012年起,無錫職業技術學院通過“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工廠示范應用項目”“智能制造關鍵技術科研實驗室集群”“國家標準試驗驗證平臺”等項目建設,持續完善集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生產示范、技術服務、社會培訓和國際交流于一體的智能制造產教融合集成平臺——“智能制造工程中心”。依托該平臺,學校主持研制了智能制造領域國家標準3項、主要參與研制相關國家標準7項,建設了由江蘇省發改委批準的“江蘇省智能工廠倉儲物流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智能產線技術及裝備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智能車間5G應用工程研究中心”等4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和“無錫市工業AGV技術應用及推廣公共服務平臺”“無錫市物聯網信息融合關鍵技術公共服務平臺”等3個無錫市公共服務平臺。培養了“智能制造裝備設計及工程應用科技創新團隊”“基于區塊鏈和智能信息處理的物聯網技術科技創新團隊”“ 智能制造數據融合技術研究與應用科技創新團隊”等5個省級科技創新團隊。同時,通過企業員工培訓、企業技術服務項目、技術轉移推廣等多種方式,服務于企業轉型升級和地方經濟發展,形成了“技術引領、并跑產業”的技術技能積累模式。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