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是制造業大省、經濟大省,也是職業教育大省。5月24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聚焦黨的十八大以來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成效,分會場設在廣東省。

廣東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黨組副書記李大勝在會上介紹了廣東職業教育10年的發展成就。李大勝介紹,10年來,廣東統籌推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協調發展,建成契合廣東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職業教育體系。全省共有625所職業院校,在校生280.5萬人。特別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迅速,現有93所專科層次職業學校,在校生125.4萬,分別比2011年增長19.2%、83.1%;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從無到有,2所學校在校生1.9萬人。高等職業教育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在校生占比50.1%。
近3年,廣東新增12.6萬高職學位,新建8所高職院校,歷史性實現21個地市高職院校全覆蓋。省職教城歷時10年謀劃建設,總規劃用地約50平方公里,已投入94億元,完成二期工程建設,入駐10所學校、在校生約11萬人,將打造成為教科產城一體化融合發展的新范本。超額完成高職擴招任務。10年來,廣東堅持內涵發展,建設了大灣區技能人才培育高地。10年間為社會輸送了約769萬技能精英,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5%以上。
加強高水平職業院校建設。建設14所國家“雙高計劃”學校,29所省級以上示范性高職院校、62所國家示范中職學校、10所高水平技師學院,發揮高水平職業院校示范帶動、典型引領作用,大幅增加優質職業教育供給。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課證共生共長”培養模式被國務院領導評價“一點都不輸德國”。2018年國家教學成果獎獲獎數全國第三,并獲高職唯一一個特等獎。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楊欣斌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經過廣泛調研與深入研究,開展了以特色產業學院為載體的“九個共同”雙主體育人模式創新,即每個專業群聯合一家世界五百強企業或行業領軍企業,共建一所特色產業學院,對標“最新最高最優”,實施“九個共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目前,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校企共建了華為ICT學院、比亞迪應用技術學院等14所特色產業學院。“2021年,國家發改委把我校的校企共同育人模式作為深圳47條創新舉措之一向全國推廣。‘九個共同’模式也被南非、埃及、馬來西亞等國家采用,為中國職業教育‘走出去’貢獻了中國智慧和方案。”
楊欣斌指出,經過5年多的實踐,“九個共同”模式成效顯著:一是學生的就業質量明顯提升,平均每屆學生到世界五百強或行業龍頭企業就業的比例達到16%,學生的平均起薪達到了6926元;二是解決“卡脖子”能力明顯提升,校企聯合建設技術研發平臺25個,聯合制定各級各類標準80個,攻克了光刻膠等一批“卡脖子”技術,受到華為公司的肯定;三是服務企業能力明顯提升,年均面向企業員工開展培訓12萬人次。“九個共同”人才培養模式:一是共同開展黨建和思政教育,二是共同開發專業與課程標準,三是共同打造高水平教學團隊,四是共同攻克“卡脖子”技術和工藝,五是共同制定行業標準,六是共同開發職業資格證書,七是共同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八是共同開展現代學徒制,九是共同開展國際產能合作。(記者 姚嘉莉)
關鍵詞: 廣東職業教育 深職院九個共同育才模式 職業院校建設 職業教育大省 職業教育改革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39 60 2 914 2@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39 60 2 9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