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網廣州6月30日電(記者劉韜 通訊員丘愷琦)一起交通肇事案,犯罪嫌疑人近二十年后才被抓獲歸案,歸案后拒不供述犯罪事實。由于部分客觀證據已經滅失,尸體檢驗標準、交通事故鑒定程序等已發生巨大變化,如何抽絲剝繭發現真相?
廣東省廣州市檢察機關向辦案機關制發了檢察建議,并得到對方積極回應和落實,最終共同為這起案件畫上了圓滿句號。
(資料圖片)
這是一起發生于2003年的交通肇事案。
事故現場停著一輛大貨車,一名行人和摩托車在大貨車附近倒地,行人已經死亡。大貨車的駕駛室空蕩蕩,駕車人早已不見。
經現場勘驗,這輛大貨車制動與轉向系統均不合格且嚴重超載。警方懷疑是大貨車司機肇事所為,并迅速根據大貨車行駛證等鎖定了犯罪嫌疑人潘某某,立案偵查。然而,潘某某不知去向。
抓獲潘某某已是十八年后。到案后,潘某某反復辯解說自己僅僅是下車查看,發現有交通事故怕被牽連而逃離現場。
這個交通事故是不是潘某某所駕駛大貨車造成的?被害人死亡和撞擊是否存在因果關系?事隔十八年,事件細節撲朔迷離。
檢察官在辦案中發現,警方當年雖然通過現場情況以及尸表檢驗認定被害人系“突發巨大暴力致創傷性休克死亡”,但如今對交通肇事認定的標準更加嚴苛,當年被害人的尸體沒有解剖,時隔多年后,給事實認定帶來了難度。
要想認定事實真相,就必須要收集更多的客觀證據予以支撐。承辦檢察官反復翻看現場勘查照片和尸表檢驗照片后,終于有了新發現——被害人的深色衣物上似有白色痕跡,經與肇事車輛照片比對,白色痕跡與肇事車輛輪胎花紋高度相似!
這些白色痕跡會不會是肇事車輛碾壓留下的痕跡呢?如果是的話,衣物下方的身體必然有相應的碾壓傷,比如皮膚、軟組織伸展創及囊狀撕脫性損傷,或者嚴重的胸腹部損傷等。
帶著疑問,承辦檢察官走訪司法鑒定專業人士。通過法醫專業分析,并結合現場勘驗和尸表檢驗照片,并對照《道路交通事故尸體檢驗標準》的相關規定,對遭受碾壓的部位、傷情、致傷原理進行深入查證,承辦檢察官認為被害人可能系生前遭碾壓致死,且排除其他車輛碾壓可能的判斷。
然而,上述初步判斷需要更多證據作支撐。如何調取到更多原始證據?偵查機關反饋所有原始材料均已附卷,無更多材料可提供。
怎么辦?檢察官向高校痕跡鑒定專家求教。專家以其協助最高檢辦理的一起陳年積案為例,表示每一起案件偵查機關理論上都有電子或紙質檔案留存,且在現場勘查及尸體檢驗時都會從不同角度拍攝大量照片,部分照片經挑選作為證據附卷,剩余的則會在檔案中留存。
經過溝通,偵查機關反饋,當年現場拍攝的照片并未全部沖洗,不一定留存所有底片。而當年參與該案的偵查人員,也回憶不起是否有原始照片留存。
承辦檢察官并沒有喪失信心,再次梳理案件脈絡、證據體系,要求偵查機關詳細梳理現場偵查、勘驗所留存的檔案材料。最終,偵查人員在檔案室找到了大量書證、勘驗以及尸表檢驗照片等珍貴的原始證據。
由于當年案發時的路段尚無監控,也沒有其他目擊證人,唯一的目擊者是坐在犯罪嫌疑人潘某某副駕駛的乘客王某某,與犯罪嫌疑人潘某某是男女朋友關系。她的證言可信嗎?
為證實心中所想,檢察官前往當年的案發路段實地走訪。事故距今近二十年,現場環境變動非常大,周邊從荒地變成樓盤,原來的雙向四車道也變成了雙向六車道,但通過查看現場發現,按照當年的行車路線,到達事故地點之前有一個較長的緩坡,這一路況特征較為明顯。
偵查人員也表示,盡管周邊環境變化、車道拓展,這條長緩坡也一直存在。而證人王某某證言中提到車輛到達出事地點之前“行駛到一條比較長的下坡路”,這一細節性陳述與現場環境一致。通過走訪現場,檢察官對王某某證言的真實性多了一分認可。
通過開展自行補查和引導偵查,檢察機關最終補充到包括書證、證人證言、鑒定意見、專家意見等在內的多項重要證據,成功夯實了證據基礎。本案依法提起公訴后順利得到一、二審判決、裁定支持,至此案件取得圓滿結果,也讓曾經上訪申訴的被害人家屬心中得以寬慰。該案也因高質量的辦案效果獲評廣州市檢察機關優秀案例。
[責任編輯:楊景茹]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