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邊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景觀。 何為/攝
開采后的水晶礦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四川省馬邊彝族自治縣境內的馬邊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大小涼山之間,總面積30164公頃,保護區內生活著大熊貓、珙桐等珍稀動植物。保護區內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9種、一級保護植物4種,是集物種與生態保護、水源涵養、科普宣傳、科學研究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譽為“野生動植物基因庫”。
然而,這片生態福地上卻來了一些“不速之客”,他們不是來感受這里的秀美風光,而是偷偷潛入這里非法采礦。經馬邊彝族自治縣檢察院提起公訴,近日,法院以破壞自然保護地罪判處27名被告人有期徒刑四年八個月至一年不等,各并處罰金。
2021年1月,因聽說“在大風頂可以挖到水晶礦,有人靠干這個發了財”,馬某一伙人摸清路線,準備好開采工具,背上干糧和生活用品,翻山越嶺溜進了保護區內。為了提高挖掘效率、減少往返次數,馬某等人連續挖掘數日,直至“彈盡糧絕”方才回家,休整幾日后再次返回保護區挖掘。經查,先后有6伙人來到保護區盜采水晶礦石1500余斤,涉案金額約20萬元。
因這些盜采者并不清楚挖水晶石的技巧和方法,遇到石頭就鑿開打碎看一看,鑿不開的就用炸藥炸開,炸開的碎渣都堆在洞口,碎渣長期覆蓋在泥土上,導致周圍的植物無法正常生長。在爆破過程中,碎渣受到震動順坡滾動而下,一定程度上又破壞了坡底的生態植被。
2022年5月,正在盜采的18人被馬邊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巡山人員當場抓獲,并移交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因該案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造成了破壞,被公安部列為督辦案件。經公安機關偵查,35名犯罪嫌疑人悉數落網。同年11月,該批案件被移送至馬邊彝族自治縣檢察院審查起訴。
“破壞自然保護地罪是《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加的罪名,判例較少,也沒有相關的司法解釋。”據承辦檢察官介紹,“涉案人員是涉嫌非法采礦罪還是破壞自然保護地罪,我們一開始也有些拿不準。該案中,非法采礦是犯罪嫌疑人的直接目的和動機,但該行為客觀上造成了保護區環境資源嚴重損害的后果,屬于同一行為觸犯兩個罪名,應擇一重罪定罪處罰。我們經多次向上級機關匯報,并聽取多方意見,最終以破壞自然保護地罪對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訴。”
經鑒定,盜采者共挖掘3個舊礦洞、19個新礦洞,遭受破壞的環境面積多達1萬余平方米,周圍土層已經完全失去使用價值,植被生長條件被嚴重破壞,且這些礦洞在地震、降雨等作用下易誘發礦渣滑動,甚至是礦洞坍塌,可能造成更多次生災害。
該院在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犯罪行為的同時,綜合考慮犯罪嫌疑人參與采挖的次數、時長、對環境的破壞程度、是否認罪認罰等情節,最終對犯罪情節較輕的8人作出不起訴決定,以涉嫌破壞自然保護地罪對馬某等27人提起公訴。法院審理后作出上述判決。
與此同時,針對該案中暴露出的相關部門存在巡山機制不健全、巡山職責不明確、巡山檢查不到位等情況,檢察機關依法向相關部門發出檢察建議,建議其加強組織管理、強化建章立制、做好督促檢查等工作。
此外,為全力推進自然保護區生態修復,該院與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會商制定工作方案,督促相關部門通過填洞、換土、補植等方式對被毀損區域進行及時修復,防止因自然因素導致破壞程度進一步加深。同時,雙方也將持續圍繞生態環境、自然資源保護領域開展以案釋法、普法宣傳等活動,不斷提升當地群眾法治意識。
[版面編輯:張子璇] [責任編輯:謝思琪]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