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公開聽證為陽光司法搭橋鋪路
約三分之一行政爭議通過公開聽證化解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我相信檢察官,同意你們關于這個案子的審查意見,我愿意撤回監督申請!”日前,在湖北省檢察院舉行的一場行政賠償爭議案檢察聽證會上,雙方當事人當場簽署和解協議,持續7年的行政爭議得到實質性化解。
一場聽證迎來一次轉機。近年來,湖北省檢察機關通過檢察聽證搭建溝通平臺,以“看得見”“聽得到”的形式化爭議、解難題、促治理。今年1月至10月,該省檢察機關共對376件行政檢察案件組織檢察聽證,聽證數量同比增長了36.2%。
化爭議:釋法說理消除疑慮
2021年12月20日,隨著13份撤訴裁定書的落地,一場歷時4年、涉及8家行政單位的行政糾紛畫上了圓滿句號。
2018年,胡某因房屋征收與當地政府產生糾紛,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撤銷征收決定。由于已過起訴期,其訴訟請求被法院裁定駁回。之后,胡某對多家行政機關提起行政訴訟,并向湖北省檢察院申請監督。
“法院裁定駁回胡某的起訴并無不當,但該案屬于典型的‘程序空轉’案件。”辦案檢察官汪佳妮告訴記者,雖然檢察機關依法對此案作出了不支持監督申請決定,但檢察官的工作并未止步于此——
針對胡某對征收補償安置不滿這一爭議焦點,檢察官多次與法院、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等單位溝通,并向胡某進行充分的釋法說理,最終使胡某消除了疑慮,自愿簽訂了房屋補償安置協議。本源之訴得到解決后,檢察官趁熱打鐵,通過組織公開聽證,進一步化解了其他13起衍生之訴。
“對于這次公開聽證,我們做足了準備。”辦案檢察官李鴻雁介紹說,檢察機關特別邀請了3位專業素養高、群眾工作經驗豐富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擔任聽證員,為公開聽證取得良好效果奠定了基礎。聽證會上,胡某對檢察機關積極幫助化解行政爭議表示感謝,當場承諾將對另外13起案件申請撤訴。
“一場公開聽證促使十多起爭議糾紛得到‘一攬子’化解,檢察機關在該案辦理中為各方平等交流對話提供了平臺,充分保障了當事人的知情權和參與權,消除了當事人對司法辦案的疑慮,實現了案結事了,真正貫徹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參加聽證的人民監督員楊勇評價道。
據了解,2021年以來,湖北省檢察機關行政檢察部門共實質性化解各類行政爭議561起,其中召開公開聽證176起,相當于每3起行政爭議中就有1起通過公開聽證化解,充分發揮了檢察聽證定分止爭的作用。
解難題:辨法析理消弭分歧
2021年11月,家住武漢的周某偶然得知有人冒用其身份通過網絡電子登記的方式注冊成立了武漢某商貿公司,他被登記為該公司法定代表人、股東、執行董事兼總經理,而該公司連續4個月未進行納稅申報,共欠繳稅款36.36萬元,周某也因此信用受損。
震驚之余,周某向武漢市漢陽區行政審批局申請撤銷該商貿公司的工商登記并向當地派出所報案。區行政審批局經調查認定周某系被冒用身份注冊商貿公司,但同時認為,該公司尚有欠繳稅款,撤銷登記將有損社會公共利益,遂不同意撤銷該工商登記。周某不服,多次向區行政審批局提出異議。
漢陽區檢察院在開展行政違法行為監督中發現該線索后進行了立案審查。“我們檢索了同類案例,梳理了行政機關處理該類案件的法律適用難點問題,發現本案涉及網絡電子登記、撤銷工商登記,以及稅款欠繳、追繳等多個專業問題,并涉及多家行政機關職責。”辦案檢察官梁志順說。
2022年4月14日,漢陽區檢察院就此案組織召開聽證會,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確保案件得到依法公正處理。
“周某是被冒用身份進行工商登記,無證據表明其參與了公司的經營活動,因此,周某不應對該公司所欠稅款承擔責任,且經征詢相關行政機關,均未出具不予撤銷的意見,區行政審批局應當依周某的申請撤銷該公司登記。”聽證會上,涉企專家、人大代表、人民監督員、律師,工商聯及相關行政單位的代表等,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分析,并形成一致意見。
對于稅款損失問題,聽證會也進行了充分討論。聽證員們一致認為,該公司的工商登記被撤銷后,稅務機關可以應被假冒人的申請,更改被假冒人與納稅人的關聯關系,該公司欠繳稅款信息不會因公司被撤銷登記而刪除,所欠稅款仍將被追繳,并不會對社會公共利益造成損害。雙方當事人均表示認同聽證員的意見。2022年6月,區行政審批局采納檢察建議,依法撤銷了該公司的工商登記;區稅務局依周某申請變更了其與某商貿公司的關聯關系,周某被冒用身份的不利影響得以徹底消除。
“聽證會消除了分歧,達成了共識,為轄區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提供了優質的法律服務,促使涉企案件處理得更加規范、及時、有效。”參與聽證的律師代表賈紀紅說。
“該案充分發揮了公開聽證辨法析理、消弭分歧的作用,體現了檢察機關對精準監督理念的踐行。”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徐亞文表示,在聽證過程中進行證據交換、調查核實,全面聽取各方意見,尤其是聽證員獨立發表客觀、中立的意見,有利于檢察機關更加客觀準確地認定事實、適用法律,依法公正地對案件作出處理,更好地履行法律監督職責。
促治理:凝聚共識服務大局
湖北省赤壁市是中國青米(磚)茶之鄉,通過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認證的川字牌青磚茶,是行業內唯一的中華老字號。然而,2020年以來,該市先后有3家茶企因磚茶含氟量超標被處以罰款,又均因逾期未繳納行政罰款而被加處罰款。
赤壁市檢察院在開展非訴執行專項監督活動中發現該案線索后,依職權啟動了監督程序。
辦案檢察官經調查發現,磚茶含氟量超標系受地理環境影響,非人為因素所致,且企業已召回問題產品并予以處理、銷毀。根據行政強制法有關規定,當事人已采取補救措施的,可以減免加處的罰款或者滯納金。
為了更好地厘清法律適用問題,赤壁市檢察院決定通過公開聽證化解此案行政爭議。湖北省人大代表、從事茶葉生產四十余年的專家及赤壁市法院、市司法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受邀參加聽證會。
“3家茶企業已經采取了有效補救措施,消除了影響。依據法律規定,結合本案實際,為保護企業的發展,同意減免加處罰款。”聽證會上,各位聽證員從情理法的角度闡述了聽證意見,均表示同意減免加處罰款。隨后,赤壁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和3家企業達成和解,減免了3家企業的加處罰款。
“我們在查清事實、分清是非的基礎上,針對案件背后存在的具體問題,充分發揮公開聽證博采眾長、凝聚共識的優勢,在法律規定的框架內謀求合理、合法的爭議化解路徑,為本土茶企業的成長助力、為特色茶經濟的發展護航。”赤壁市檢察院第四檢察部主任朱紅認為,該案的辦理是通過公開聽證發揮檢察職能參與國家治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具體實踐。
值得一提的是,類似案件的辦理也推動了該省行政非訴執行和解案件統一規范的建立。湖北省檢察院第七檢察部主任王磊介紹,2022年初,湖北省檢察院就行政非訴執行案件中執行和解方面減免加處罰款或者滯納金等問題開展調研,并與湖北省高級法院聯合下發《關于統一規范全省行政非訴執行和解案件相關工作的通知》,從省級層面統一了認識,規范了辦案。
運用公開聽證促進社會治理,湖北省檢察機關行政檢察部門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例子還有很多——廣水市檢察院通過公開聽證開辟類案監督新路徑,厘清了審判機關收取訴訟費法律適用誤區;武漢市青山區檢察院通過公開聽證推動征收送達問題從個案向類案整改,促使行政機關糾錯整改,助力法治政府建設;宜昌市西陵區檢察院依托聽證平臺提升監督質效,促使審判機關在立案過程中嚴格遵守立審分離原則,嚴格落實立案登記制相關要求;棗陽市檢察機關通過檢察聽證促進“容錯機制”構建,破解土地領域行政非訴執行案件申請強制執行難問題……
“開展公開聽證,就是為陽光司法搭橋鋪路。”湖北省檢察院副檢察長許發民表示,湖北省檢察機關行政檢察部門今后將繼續堅持“應聽盡聽”,讓公開聽證成為做實行政檢察的有力“助推器”。
[版面編輯:劉文暉] [責任編輯:王極]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