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一則“女子輸液被陌生男子拔針扎進水桶”的短視頻在網絡上廣泛傳播,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然而,經過調查,該事件并非事實,而是惡意偽造擺拍的“假新聞”。6月1日,網信連云港公眾號辟謠,經公安機關調查,此事系當事女子擺拍,目的是吸引關注,當事人的行為已構成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公安機關依法給予其行政拘留三日的處罰。
虛假擺拍短視頻,消費的是公眾的善良和信任。在這條虛假擺拍的短視頻中,當事女子稱她在醫院里輸液的時候,被一名陌生男子拔針扎進水桶里,“我以為他是醫院的人員,當他把針頭扎進礦泉水桶里的時候,我人都傻掉了”。女子的“遭遇”引起了很多網友的共情,有的人擔憂,有的人氣憤,還有的人猜測視頻中的男子為什么要這么做。如此擺拍、造假行為誤導了公眾,不僅污染了網絡環境,而且損害了社會信用,是對公眾善意的褻瀆和消解。
短視頻擺拍造假的背后,是賺取流量的“生意經”。今年“五一”期間,一則關于游客手機掉進西湖,打撈人員要價1500元的視頻,也曾在網絡上引發熱議,該視頻后被證實是一起自編自導自演的商業推廣。不管是“女子輸液被拔針”,還是“1500元打撈游客手機”,抑或是早前的“小女孩撿垃圾賺學費 ”“水果大量滯銷,農民虧得血本無歸”等虛假短視頻,都有著相似的套路:編撰有板有眼的故事,讓人“眼見為實”,制造矛盾沖突,引爆公眾情緒,進而收割流量,實現商業變現。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造謠者要付出代價。不久前,國家網信辦部署開展2023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明確提出將全面清理通過偽造場景、編撰細節、虛構經歷等手法擺拍制作的導向不良、誤導公眾的短視頻。虛假擺拍的短視頻因缺乏事實根基必將遭到流量的反噬,網絡博主在網上發布作品或者信息時應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不能心存僥幸、以身試法。廣大網友在網絡空間也應注意甄別信息,不信謠、不傳謠,共同維護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