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中成藥的使用中,很多藥的適應癥都有風寒和風熱的區別,應該如何區別自己的癥狀是寒證?又該如何用藥才能更對癥、更有效?1月3日,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在新聞發布會上解釋了上述問題。
“臨床出現發燒、很怕冷,老想穿一些厚的衣服,肌肉比較酸痛、咽干咽痛、乏力、鼻塞流涕,這樣的癥狀我們往往把它歸屬在風寒的誘因所導致的,這類疾病服用疏風解表這樣一些治療感冒的中成藥就夠了,比如在北京地區或者北方地區常用的感冒清熱顆粒,傳統的名方荊防顆粒、正柴胡飲顆粒等等,這些都可以很好的解決這類問題。”劉清泉介紹,“如果有一部分人出現發燒,發燒很重,體溫可能到39度,這時候咽喉疼痛非常明顯,沒有怕冷的明顯感覺,只是感覺肌肉酸痛,不是冷的非要穿厚衣服、蓋厚被子,有乏力、咳嗽的情況下,從中醫的歸屬上,它可能是風熱誘因所導致的疾病。這時候就要用一些疏風清熱或者化濕解表、清熱解毒這類的中成藥,國家中藥管理局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醫藥干預指引》里面推薦的一些藥物,比如連花清瘟、金花清感、疏風解毒、宣肺敗毒、清肺排毒、熱炎寧、銀翹解毒顆粒、藍芩口服液、復方芩蘭口服液、痰熱清、雙黃連、抗病毒口服液等。”
劉清泉強調,從患者來講,選準了一種中藥,根據說明書或者咨詢一下專業醫師來進行服用就夠了,如果服用1-2天,癥狀沒有明顯緩解或者持續加重了,燒一直退不下來,沒有任何退燒的現象,就需要及時就診。
“千萬不要盲目吃這個藥不行,馬上加另外一個藥,再加上另外一個西藥,這樣加來加去,可能會有很多不良反應,這是不科學不規范的服用方法。”劉清泉特別提到。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