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教授黃荷鳳團隊在《細胞發現》發表論文,展示了一種全新的無創產前篩查(NIPT)方法,首次實現了同步篩查染色體病和單基因病,同時大幅提高了無創產前篩查對目標疾病的檢測性能。
NIPT用于檢測常見的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問題已有十多年歷史,成為阻斷由染色體疾病造成的遺傳性出生缺陷的主要臨床手段。除了對唐氏綜合征等非整倍體疾病的檢測外,NIPT不僅已擴展到染色體微缺失和微重復綜合征,也可用于篩查如軟骨發育不全等常見單基因病。

然而,目前的NIPT技術還無法同步檢測染色體病和單基因病。受雙(多)胎、母體染色體變異、雜合性缺失攜帶者等復雜因素干擾,NIPT對目標疾病檢測性能也不高。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一種全新技術,協同等位基因靶向富集測序對母胎游離DNA(cfDNA)進行多維分析,解決了第一代NIPT的缺陷。
該技術通過一種新穎的液相雜交捕獲探針設計,高度均一地對靶標染色體區域內單核苷酸多態性位點的野生型和突變型等位基因片段化DNA進行富集,產生高信噪比的cfDNA測序數據,并利用新的基因組算法分析目標區域的測序深度、等位基因分數、連鎖SNP(單核苷酸多態性),精確地分離胎兒基因組和母體背景。
“通過技術突破,我們實現了對包括多胎妊娠、母體拷貝數變異和雜合性丟失在內的分析干擾因素的準確識別,提高了對目標疾病的檢測性能。”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主任醫師吳琰婷介紹,“我們在1129例回顧性樣本中,檢測到54個胎兒非整倍體、8個微缺失/微重復和8個單基因變異,靈敏度為100%,特異度為99.3%。”
同時,該研究還在cfDNA中首次發現了60.3%的非整倍體樣本中存在減數分裂重組異常,為進一步研究減數分裂機制提供了重要啟示。
“胎兒發育過程中如果沒有嚴重結構異常,單基因病可能會在孕早期超聲篩查中被漏檢,新一代NIPT可以進行更全面的基因篩查。”黃荷鳳表示,“將單基因病納入現有的NIPT篩查體系具有顯著的臨床價值,是下一代NIPT的發展方向,將進一步降低遺傳性出生缺陷,為新生命保駕護航,具有重要的推廣意義。”
(張雙虎 黃辛)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