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發現,2019年至2020年,澳大利亞東南部野火產生的煙霧導致大氣溫度飆升,可能使臭氧層的空洞更大。相關研究日前發表于《科學報告》。

2019年的極端干旱引發了前所未有的森林大火,燒毀了580多萬公頃土地。除了造成災難性的破壞外,大火產生的煙霧上升到大氣中,使澳大利亞上空平流層溫度上升了3℃。該研究發現,全球范圍內平流層低層的溫度因此上升了0.7℃,這是自1991年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爆發向大氣中噴射火山灰以來的最大溫度增幅。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古氣候科學家Nerilie Abram表示,這種影響相當于中度火山噴發產生的結果。
平流層距離地球表面大約10~50公里。煙霧顆粒通常不會到達平流層,但澳大利亞火災的煙霧達到了超過35公里的高度,這是由于火災引起的火積雨云造成的。
研究作者之一、埃克塞特大學大氣科學家Jim Haywood說,這些充滿煙霧的云團含有大量的黑炭,后者會吸收熱量,然后像熱氣球一樣上升到平流層的較低位置。一旦到達那里,黑炭就會繼續吸收陽光并使空氣變暖。
Abram指出,有些海岸線連續幾個月被煙霧籠罩,當時森林火災的規模簡直驚人。
Haywood團隊使用極地軌道和遙感衛星數據分析了平流層中煙霧顆粒分布的變化,并將這些信息與氣候模型結合起來。他們發現,模型預測的煙霧顆粒對平流層溫度的影響與觀測到的溫度峰值相吻合。Haywood說,以前的研究使用模型來模擬火災后氣候變暖的時間長度和程度,但這項研究納入了全球分析,明確將溫度上升歸因于叢林大火的煙霧。
該模型還表明,煙霧和大氣臭氧之間的化學反應使南極臭氧空洞急劇變大。研究人員發現,火災前一年很小的臭氧空洞,在2020年變得非常深。
臭氧層的耗竭加強了南極的渦旋,渦旋是在南極上空形成的低壓冷空氣帶。這就產生了一個反饋循環:極地渦旋越強,就越消耗周圍的臭氧,使空洞保持的時間越長。當臭氧層被破壞時,更多的太陽輻射到達地球表面,對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危害。平流層的變暖也會通過改變大氣的動態而破壞臭氧層。
由于煙霧中復雜的化學混合物,野火煙霧和臭氧究竟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仍然是一個謎。預計氣候變化將增加野火的頻率和嚴重程度,因此Haywood強調,確定煙霧和火災將如何影響臭氧層是很重要的。(辛雨)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