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黃龍,是山東省呂劇院的一名樂隊演奏員。從小父親就教育我要樂于助人,無私奉獻。上初中時一個偶然的機會,在山東師范大學校園里的獻血車那里,了解到無償獻血的知識,以及我們國家對于用血獻血的政策。雖然當時未滿十八不到獻血年齡沒有獻成,但卻從此種下了一顆想要無償獻血,救死扶傷的種子。等到幾年以后,在年滿18歲生日那天,我去泉城廣場的獻血車獻了第一次全血400毫升,雖然同行的小伙伴覺得我獻血的行為很瘋狂,但我知道,這是在自己成人的生日這天,給人生畫上了最有意義的一筆。
半年后,當我再次獻血時,從山東省血液中心那里了解到除了獻全血,還可以捐獻成分血——血小板,而且一般采集血小板的相對較少,這種采集成分血間隔一個月就可以再獻一次,于是我毫不猶豫的查體捐獻了血小板。從此我幾乎每隔一兩個月就去省血液中心獻血,因為經常去,當時血站很多人都已經認識我了。當時也拿到了08-09年的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
時間轉眼到了2010年,父親胃癌術后反復大出血,多次搶救情況十分危急,每次都給父親輸了大量的血,萬幸是只要有直系親屬無償獻血,用血時國家可以報銷。出院后我來到省血庫拿到報銷金兩萬多元,心中感慨萬千。當時家中本就不富裕,再加上住院搶救用了很多自費藥經濟上更是雪上加霜,如果不是無償獻血用血可以報銷,那么這兩萬元多對于我們來說壓力相當大。沒想到當年一個善意的發心,卻讓自己成為了最大獲益者。后來媒體還把我“獻血救父”的行為,作為獻血報銷的正面案例來報道。
如今十二年后,我大學畢業參加工作,成家立業,奔波忙于工作和家庭,獻血再沒有像大學時期那樣頻繁。再去獻血時,物是人非,當年血站那些認識我的“老朋友”大多也都退休或者調走,獻血的機器跟環境也都有了升級。但十幾年來依然不變的,是血站工作者們對獻血者的悉心關照、耐心講解,以及無償獻血者們無私奉獻的精神。而當年在心底種下的無償獻血,回報社會的那顆種子,也早已生根發芽,成長為參天大樹。
我始終相信,判斷一個人的能力和價值,不在于他能夠獲得了多少,而在于它能為社會做多少貢獻。如今雖然家父已不再需要用血,但他對我的教導我始終不忘,他的精神將會引導我在正確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我誓將我的一腔熱血,報效我的祖國。
值班主編:陳曉麗
關鍵詞: 一個人的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