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簡稱廣州海洋實驗室)魏輔文院士團隊利用全球生物多樣性指標數據集,為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的進展情況構建了一個基于指數的科學評估框架,并指出CBD兩項戰略計劃實施以來的長期進展與不足。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科學進展》。
該研究構建了一個基于指數的科學、直觀、易于推廣的CBD進展評估框架,包含1個綜合性CBD指數、5個戰略目標指數(戰略目標A至E指數),以及壓力、狀態、惠益和響應4個類別的指數。
研究發現,CBD指數以及衡量生物多樣性主流化、保護和支持機制的戰略目標指數在2002年—2019年間逐步升高,代表相關保護目標取得進展;狀態指數和壓力指數雖持續下降,但在不斷增加的保護努力下,其變化速率有所放緩,正在向可持續發展和實現生態文明轉變。
該研究建議,未來的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框架應采用量化方法來長期追蹤目標進度。研究指出現有指標體系存在空缺,呼吁衡量人類響應的指標與監測自然的指標平行發展,并加強全球數據的收集和匯總為未來評估建立基線。
該研究基于全球生物多樣性指標與量化方法得出的結論,打破了對生物多樣性保護一貫以來的悲觀論調,對建立未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格局具有重要意義。(記者 朱漢斌 通訊員 王月)
關鍵詞: 生物多樣性 廣州海洋實驗室 生物多樣性公約 全球生物多樣性指標數據集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