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論,一個極具科學含義的詞匯,它主要是邏輯學和數學中的“矛盾命題”,即表面上同一命題或推理中隱含著兩個對立的結論,而這兩個結論都能自圓其說。
那么在心血管疾病領域存在哪些悖論?其對公眾有哪些價值和現實意義?

法蘭西悖論
上世紀80年代,全世界范圍內開展了一項大規模心血管病研究——Monica研究。該研究誕生了一個舉世聞名的悖論——法蘭西悖論。
眾所周知,法國人酷愛美食,平時飲食中攝取大量高卡路里和高膽固醇食物,這是影響心血管健康的重大危險因素。但是研究顯示,法國人心血管疾病發生概率比英語國家的人要低得多。
近幾十年來的學術研究始終把高脂、高鹽、高糖作為引發心血管疾病的“殺手”,而法蘭西悖論似乎為它們打上了“與眾不同”的標簽。幾十年來,學界一直在深入研究該悖論,但始終沒有定論。有人認為該悖論的產生是因為研究設計缺乏合理性,有人認為是地中海飲食消除了負面影響,還有人認為這與法國人愛喝葡萄酒有關。
但是,沒有一個理由能夠完全闡明法蘭西悖論為何產生,致其成為“懸案”。但無論是哪種原因造成法國人心血管疾病發病率相對較低,其對于全球心血管疾病防治策略不會產生大的影響。更多情況下,我們把它當作個例來看,以避免其產生的負面效應影響絕大多數公眾。
總而言之,法蘭西悖論并不能為我國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足夠的參考,只能成為心血管疾病在不同地區存在不同特點的佐證。
東亞悖論
而另外一個悖論相對于法蘭西悖論與我們的關系更緊密,這就是東亞悖論。它是韓國國立慶尚昌原大學醫院教授Young-Hoon Jeong于2012年首次提出的概念,隨著強效抗血小板聚集藥物的發展,其重要性日益突出。這些強效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常用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后的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患者。
一般認為,使用更加強效的抗血小板藥物對于ACS術后患者的益處更加明顯,而東亞悖論則給出了不同的觀點。多項臨床研究表明,相較于西方人群,東亞人群在接受抗栓治療時缺血風險較低,而出血風險升高。基于此,一些強效的抗血小板藥物給東亞人群帶來的效益反而不如出血風險較低的抗血小板藥物。
研究顯示,與西方人群相比,東亞人群對氯吡格雷的反應相對較弱,65%的東亞人群為細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功能缺失基因攜帶者,而西方人群為30%。但與西方人群相比,東亞人群置入一代藥物洗脫支架后,支架內血栓形成風險較低。冠脈介入治療后雙聯抗血小板治療期間,血小板反應性高(HPR)提示缺血風險高,血小板反應性低(LPR)提示出血風險高。
臨床證據表明,東亞患者中HPR和LPR截斷值均高于西方人群。在相同的血小板反應性水平下,東亞人群不容易出現血栓栓塞事件,但容易出血。
東亞悖論的提出從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國抗血小板藥物相關指南的制定。對于醫生而言,不能盲目跟從歐美指南的指導,必須準確、及時評估和調整患者的抗血小板藥物應用策略,從而使安全性和有效性達到平衡,保障更多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命健康。
運動悖論
除了上述兩個著名的悖論外,我們在近期的科學研究中還發現了一些有趣的悖論,比如運動悖論。
在日常生活中,“運動有益心血管健康”這句話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認可,即使是高強度的運動,整體而言也對健康有益。然而研究發現,如果進行與職業相關的極高強度運動,那么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風險和全因死亡風險則大幅提升。
研究數據顯示,休閑時間極高強度的體力活動可以降低MACE風險15%,而極高強度的職業體力活動將會使MACE風險升高33%;休閑時間極高強度的體力活動可以降低全因死亡風險40%,而極高強度的職業體力活動將會使全因死亡風險升高27%。我們分析認為,閑暇時間的體力活動通常被證明能改善心肺和代謝健康,而職業體力活動的特點主要與疲勞、恢復不足、24小時血壓升高有關,對心臟和呼吸系統健康沒有改善,這也許是出現這一研究結果的關鍵所在。
以上3個悖論給我們許多提示,對心血管疾病患者個性化、精細化管理和治療非常重要。法蘭西悖論、東亞悖論和運動悖論從多個角度證明了許多“常識”或者“定論”并不一定適用于所有人,針對不同地區、不同特點的人群和具體患病特點,我們必須做好有針對性的防治工作。對于患者而言,更要嚴格遵循醫囑,不隨意借鑒其他病友的經驗,要明白適合別人的治療手段不一定適用于自己。
H型高血壓的“與眾不同”
每次提起這些悖論,都不禁讓人聯想到H型高血壓。其實,中國人H型高血壓患病率高這一現象也與科學悖論異曲同工。我國高血壓病呈顯著的“三高三低”特點,三高即患病率高、增長趨勢高、危害性高;三低即知曉率低、治療率低、控制率低。然而放眼全球,不少歐美國家的高血壓患病率高于我國,但高血壓控制率和腦卒中的發病率遠低于我國。
經過多年的探索后,我們發現,我國人群整體葉酸水平偏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偏高,兩者代謝通路中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基因突變率高,以上三者與高血壓聯合作用,致使我國腦卒中高發。這樣的“與眾不同”正是中國人患高血壓為什么不能完全參照其他國家的指南和標準進行治療的原因。
科學悖論的提出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科研和醫療工作的方向。我們必須科學地解釋悖論產生原因,全面評估悖論的實際意義和臨床價值。若悖論的科學觀點能夠得到足夠論據支撐,并有助于日常診療工作開展,那么我們就要充分掌握悖論的特點,尋求更合理的應用方式和方法,為患者提供更加精細化的服務,從而進一步提升我國心血管疾病防、救、治、康能力,使我國的心血管疾病在發病率、救治率、死亡率等多個維度得到更好的控制。只有這樣,“健康中國心”這個醫患共同期盼的夢想才能最終達成。
(作者單位為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本報記者張思瑋整理)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