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喻子牛團隊在牡蠣生化營養成分周年變化及其性腺發育的關系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相繼發表于《食品化學》。

基于對香港(近江)牡蠣周年內各時期的性腺發育情況的統計分析,團隊對周年內牡蠣的生化營養成分變化進行了跟蹤測定分析,發現牡蠣的生化成分和營養成分隨著性腺發育發生較大變化。結果表明香港牡蠣的最佳收獲上市時間為性腺發育處于休止期季節,即8月至次年的2月,此時糖原含量最高,蛋白質含量較高且擁有均衡的必需氨基酸組成,更能滿足人體對必需氨基酸的需求;另外,ω-3/ω-6比值也高于太平洋牡蠣和葡萄牙牡蠣,具有更高的營養價值。這一結果有利于確定牡蠣采收時間,提高牡蠣的市場效益和品質。
對香港牡蠣、葡萄牙牡蠣、太平洋牡蠣3種主要養殖牡蠣雄、雌個體的生化營養組成的研究結果表明,雌性個體擁有較高的糖原、脂肪、銅和鋅含量以及低蛋白含量,這與雌性牡蠣特殊的減數分裂方式有關。而雄性個體?;撬岷偷鞍缀匡@著高于雌性,具有更高的營養品質。因此,對于注重口感(糖原)和喜歡鋅含量高的消費者可多食雌性牡蠣,而雄性牡蠣對偏好高蛋白、高?;撬岷透郀I養的消費者比較適合。
該研究為開發牡蠣功能性食品、提取有益成分、牡蠣性別調控育種及不同營養品質牡蠣新品種培育提供了基礎和支撐。(記者朱漢斌)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ymshequn.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